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為施行殖民統治,逐步把省劃小。1932年12月和1933年1月,將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呼倫、臚濱、室韋、奇乾4縣和雅魯、布西、索倫3縣(局)分別劃為興安北分省和興安東分省。1933年7月1日“東省特別區”改稱“北滿特別區”,管轄西起滿洲里中經哈爾濱東到綏芬河,以及哈爾濱至長春原中東鐵路沿線一帶地方(不含哈爾濱市),總面積1017.3平方公里,人口185295人。1934年12月1日,又將黑龍江省分割為龍江省和黑河省。1935年12月,偽滿決定廢止北滿特別區,將其原轄區域(除滿洲里、海拉爾市外)分別劃歸鄰接市、縣、旗。1936年1月1日,北滿特別區正式撤銷。1939年6月1日,從龍江省和濱江省各劃出一部分縣設置北安省。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偽滿洲國覆滅,濱江省、三江省、龍江省、黑河省、北安省、東滿省、興安總省等建制自然解體。
濱江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南部。1934年12月1日,偽滿于哈爾濱設置濱江省。濱江省設置之初的管轄范圍,包括原黑龍江省的呼蘭、巴彥、木蘭、東興、鐵驪、慶城、綏棱、海倫、綏化、望奎、青岡、蘭西、安達、肇東、肇州15縣和郭爾羅斯后旗與吉林省的雙城、五常、阿城、賓縣、延壽、珠河、葦河、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12縣,共27縣、1旗。1937年7月,將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劃歸新設之牡丹江省;將哈爾濱特別市改為普通市,劃歸濱江省管轄。1939年6月,將綏化、望奎、海倫、綏棱、慶城、鐵驪6縣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是時,全省共轄1市、16縣、1旗,即:哈爾濱市,雙城、五常、阿城、賓縣、延壽、珠河、葦河、木蘭、東興、巴彥、呼蘭、蘭西、青岡、安達、肇東、肇州縣,郭爾羅斯后旗。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63860平方公里,人口423.4萬人。
三江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東北部。1934年12月1日,偽滿于佳木斯設置三江省。三江省設置之初的管轄范圍,包括原黑龍江省的通河、鳳山、湯原、蘿北、綏濱5縣與吉林省的方正、依蘭、樺川、富錦、勃利、寶清、饒河、同江、撫遠9縣,共14縣。1937年7月,設置佳木斯市,由省直轄。1939年6月,增設鶴立縣;撤銷鳳山縣,并入通河縣;將寶清、饒河2縣劃歸新設之東安省。是時,全省共轄1市、12縣。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90418平方公里,人口141.6萬人。1941年1月,將勃利縣劃歸東安省管轄。同年8月,將黑河省的佛山縣劃歸三江省管轄。至此,全省共轄1市、12縣,即:佳木斯市,方正、依蘭、通河、湯原、樺川、富錦、蘿北、綏濱、同江、撫遠、鶴立、佛山縣。
龍江省 位于黑龍江西南部。1934年12月1日,偽滿于齊齊哈爾設置龍江省。龍江省設置之初的管轄范圍,包括原黑龍江省的龍江、克山、拜泉、訥河、依安、克東、嫩江、德都、龍鎮、通北、明水、富裕、林甸、甘南、景星、泰來、泰康、大賚18縣和杜爾伯特、依克明安2旗與奉天省的洮南、洮安、鎮東、安廣、開通、瞻榆、醴泉7縣,共25縣、2旗,以及齊齊哈爾市(1933年2月,將黑龍江省城市政局改稱齊齊哈爾市政局)。1937年7月,將洮南、洮安、鎮東、安廣、開通、瞻榆、醴泉7縣劃歸興安南分省。1939年6月,將北安(龍鎮改稱)、通北、克東、克山、拜泉、明水、依安、德都、嫩江9縣劃歸新設之北安省;撤銷泰康縣,并入杜爾伯特旗。是時,龍江省共轄1市、8縣、2旗,即:齊齊哈爾市,訥河、富裕、林甸、龍江、甘南、景星、泰來、大賚縣,杜爾伯特、依克明安旗。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67482平方公里,人口209.3萬人。
黑河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北部。1934年12月1日,偽滿于黑河街設置黑河省。黑河省設置之初,管轄由原黑龍江省北部劃出的璦琿、呼瑪、漠河、鷗浦、奇克、遜河、烏云、佛山8縣。1937年12月,增設孫吳縣。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118899平方公里,人口14.99萬人。1941年8月,將佛山縣劃歸三江省管轄。1943年1月,將北安省的嫩江縣劃歸黑河省管轄。同年7月,將奇克、遜河兩縣合并為遜克縣。是時,全省共轄8縣,即:璦琿、呼瑪、漠河、鷗浦、孫吳、遜克、烏云、嫩江縣。
北安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中部。1939年6月1日,日本侵略者實施所謂“北邊振興計劃”,從濱江省劃出綏化、望奎、海倫、綏棱、慶城、鐵驪6縣與從龍江省劃出的明水、拜泉、依安、克山、克東、北安、通北、德都、嫩江9縣合并,設置北安省,共轄15縣,省會設在北安街。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76183平方公里,人口231.9萬人。1943年1月,將嫩江縣劃歸黑河省管轄。同年7月,將慶城、鐵驪兩縣合并為慶安縣。是時,全省共轄13縣。
牡丹江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東南部。1937年7月1日,偽滿調整行政區劃,將濱江省東南部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和新設置的牡丹江市劃為牡丹江省,共轄1市、5縣,省會牡丹江市。1939年6月,增設綏陽縣;將密山、虎林2縣劃歸新設之東安省。是時,全省共1市、4縣。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32948平方公里,人口68.8萬人。1943年10月1日,將牡丹江省并入東滿總省。1945年5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分設東滿省和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東安省合并為東滿省。
東安省、東滿總省、東滿省 位于黑龍江地區東南部。1939年6月1日,日本侵略者為強化所謂偽滿“國防”,將三江省的饒河、寶清2縣與牡丹江省的密山、虎林2縣劃出設置東安省,加新增設之林口縣(密山、穆棱、勃利縣各一部分)共轄5縣,省會設在東安街。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41397平方公里,人口51.2萬人。1941年1月,將三江省的勃利縣劃歸東安省管轄。同年9月,將密山縣西部地區劃出增設雞寧縣。1942年1月,將省會東安街改為東安市的建制。是時,全省共轄1市、6縣。1943年10月1日,日本侵略者為使偽滿國境地帶軍事管轄區域和省的管轄區域一致,加強其所謂的“國防建設”,將東部邊境的牡丹江、東安、間島(今吉林省延邊地區)3省合并為東滿總省,省會設于牡丹江市。東滿總省劃分為3個區域,即牡丹江:牡丹江市和綏陽、東寧、穆棱、寧安4縣;間島:間島市和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安圖5縣;東安:東安市和密山、雞寧、虎林、林口、寶清、饒河、勃利7縣。全省總面積110779平方公里,人口163.8萬人。1945年5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恢復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原東安省合并為東滿省,共轄牡丹江、東安2市,東寧、綏陽、穆棱、寧安、密山、雞寧、虎林、林口、寶清、饒河、勃利11縣,省會牡丹江市。
興安總省 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成立后,將黑龍江省管轄的呼倫貝爾地區劃歸新設立之興安省,后又將興安省的行政區域劃分為興安東、南、北、西4個分省。同年12月17日,按偽民政部令,將原黑龍江省的呼倫、臚濱、室韋、奇乾4縣劃歸興安北分省;1933年1月19日,將雅魯、布西、索倫3縣(局)正式劃歸興安東分省;將扎賚特旗劃入興安南分省。據1933年7月公布的興安省行政區劃表,興安東、南、西、北4分省共轄27個旗、縣、市。1943年10月1日,成立興安總省,省會王爺廟街,管轄原興安東、南、西、北4省行政區域,共2市、4縣、25旗。全省總面積433920平方公里。
本頁資料根據《黑龍江省志·地名錄》進行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