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底,黑龍江省轄5專區、2省轄市、2特區,62縣、6縣級市、1自治縣、40市轄區、19特區轄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哈爾濱市 8區、8縣
道里區 南崗區 太平區 香坊區 平房區
道外區 濱江區 動力之鄉區
賓 縣(賓州鎮) 阿城縣(阿城鎮) 呼蘭縣(呼蘭鎮) 巴彥縣(巴彥鎮) 木蘭縣(木蘭鎮)
通河縣(通河鎮) 五常縣(五常鎮) 雙城縣(雙城鎮)
齊齊哈爾市 6區
龍沙區 鐵東區 永定區 富拉爾基區 昂昂溪區
華安區
嫩江專區 駐齊齊哈爾市 11縣、1自治縣
龍江縣(龍江鎮) 訥河縣(訥河鎮) 依安縣(依安鎮) 泰來縣(泰來鎮) 甘南縣(甘南鎮)
富裕縣(富裕鎮) 林甸縣(林甸鎮) 嫩江縣(嫩江鎮) 拜泉縣(拜泉鎮) 克山縣(克山鎮)
克東縣(克東鎮)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康泰鎮)
松花江專區 駐哈爾濱市 1市、12縣
安達市(轄5區:天泉區、薩爾圖區、龍鳳區、杏樹崗區、大同區)
海倫縣(海倫鎮) 綏化縣(綏化鎮) 望奎縣(雙龍鎮) 蘭西縣(蘭西鎮) 慶安縣(慶安鎮)
綏棱縣(綏棱鎮) 肇州縣(肇州鎮) 肇源縣(肇源鎮) 肇東縣(肇東鎮) 青岡縣(青岡鎮)
明水縣(明水鎮) 鐵力縣(鐵力鎮)
牡丹江專區 駐牡丹江市 2市、10縣
牡丹江市(轄4區:愛民區、東安區、西安區、郊區)
雞西市(轄5區:雞冠區、恒山區、滴道區、梨樹區、麻山區)
尚志縣(尚志鎮) 延壽縣(延壽鎮) 方正縣(方正鎮) 密山縣(密山鎮) 林口縣(林口鎮)
穆棱縣(八面通鎮) 東寧縣(東寧鎮) 海林縣(海林鎮) 寧安縣(寧安鎮) 雞東縣(雞東鎮)
合江專區 駐佳木斯市 3市、14縣
佳木斯市(轄4區:長安區、三合區、佳東區、和平區)
鶴崗市(轄8區:西山區、新街基區、南山區、興山區、興安區、大陸區、東山區、新一區)
雙鴨山市
富錦縣(富錦鎮) 寶清縣(寶清鎮) 依蘭縣(依蘭鎮) 湯原縣(湯原鎮) 勃利縣(勃利鎮)
蘿北縣(鳳翔鎮) 撫遠縣(同江鎮) 樺川縣(悅來鎮) 集賢縣(福利鎮) 綏濱縣(綏濱鎮)
饒河縣(饒河鎮) 虎林縣(虎林鎮) 樺南縣(樺南鎮) 友誼縣(友誼鎮)
黑河專區 駐愛輝縣 7縣
愛輝縣(黑河鎮) 孫吳縣(孫吳鎮) 遜克縣(遜克鎮) 呼瑪縣(呼瑪鄉) 佳蔭縣(朝陽鎮)
北安縣(北安鎮) 都德縣(青山鎮)
伊春特區 15區
南岔區 五營區 帶嶺區 翠戀區 美溪區
浩良河區 雙子河區 伊新區 新青區 大豐區
紅星區 上甘嶺區 烏敏河區 友好區 東風區
大興安嶺特區 4區
松嶺區 新林區 呼中區 塔河區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嫩江專區的齊齊哈爾市改由省直轄(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1964年1月15日批準)
◎安達市大慶區更名為大同區。(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1964年2月22日批準)
★1964年6月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45次會議決定
1.恢復虎林縣。以合并于虎饒縣的原虎林縣行政區域為虎林縣的行政區域。
2.恢復饒河縣。以合并于虎饒縣的原饒河縣行政區域為饒河縣的行政區域。
3.撤銷虎饒縣。
4.恢復樺南縣。以合并于樺川縣的原樺南縣行政區域為樺南縣的行政區域。
5.設立雞東縣。以密山縣和雞西市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為雞東縣的行政區域。
◎樺川人民委員會由樺川鎮遷駐佳木斯市。(國務院1964年6月5日批準)
◎1964年6月5日國務院批準:
1.保留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鶴崗、雙鴨山7個市的建制。
2.保留哈爾濱、牡丹江、雙鴨山、齊齊哈爾4個市現有的郊區。
3.調整佳木斯、鶴崗、雞西3個市的郊區:
①將佳木斯市所屬的建國、星火、拉拉街、蘇家店、悅來、中伏、梨樹、新城、西格木、永安、大賚崗11個公社(包括萬寶農場)劃歸樺川縣。
②將鶴崗市所屬的、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將鶴立鎮和吉祥、裕德、永發、振興4個公社,以及梧桐河、鶴立河、富爾基河3個農場劃歸湯原縣。
③將穆棱縣所屬的堿場煤礦地區劃歸雞西市。
◎撤銷伊春市,設立伊春特區(稱伊春特區人民委員會),駐伊新區(中共中央、國務院1964年6月23日批準)
◎同意撤銷安達市,設立安達特區(稱安達特區人民委員會,為了保密,對外仍沿用安達市人民委員會的名稱),恢復安達縣。安達特區與安達縣的管轄范圍,請石油部黨組和黑龍江省委共同研究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準。(中共中央、國務院1964年6月23日批準)
◎1964年8月6日黑龍江人民委員會通知:
1.設立樺南縣,以合并于樺川縣的原樺南縣行政區域為樺南縣的行政區域。縣址設于樺南鎮(將原樺川鎮改為樺南鎮)。將佳木斯市所屬的建國、星火、拉拉街、蘇家店、悅來、中伏、梨樹、新城、西格木、永安、大賚崗11個公社(包括萬寶農場)劃歸樺川縣。樺川縣址設于佳木斯市。
2. 恢復虎林縣。以合并于虎饒縣的原虎林縣行政區域為虎林縣的行政區域。縣址設于虎林鎮。
3. 恢復饒河縣。以合并于虎饒縣的原饒河縣行政區域為饒河縣的行政區域?h址設于饒河鎮。
4. 撤銷虎饒縣。恢復后的樺南、虎林、饒河3縣歸合江專署領導。
5. 設立雞東縣。將雞西市的哈達、銀豐(現平陽公社恢復原名)公社、張家街農業大隊(包括密山、張新兩礦點)和密山縣的雞林、下亮子、平陽、永安、綜合、東海、興隆、向陽、永和、明德12個公社、1個大隊劃歸雞東縣,為雞東縣的行政區域。縣址設于平陽鎮。歸牡丹江專區領導。(1965年月1日正式辦公)
◎設立大興安嶺特區(地級),以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縣各一部為其行政區域,駐加格達奇。下設松嶺、新林、呼中、塔河4區(國務院1964年8月10日批準)
◎樺川縣駐地由樺川鎮遷至悅來鎮(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1964年10月批準)
★恢復友誼縣。以合并于集賢縣的原友誼縣行政區域為友誼縣的行政區域。(1964年12月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50次會議決定)
◎設立伊春特區紅星、上甘嶺、烏敏河、友好、東風5區(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1964年12月21日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