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合川區調整合陽城街道與釣魚城街道部分行政區域界線(渝府[2011]127號):為使行政區域界線走向更清楚,市政府同意以城市街道中心線為界,調整合陽城街道與釣魚城街道在城區的行政區域界線。即從涪江一橋北橋頭―柏樹街―蘇家街―塔耳門轉盤―交通街―三角花園―國道212線―合川客運中心―北環路―合陽城街道與釣魚城街道農村界止的中心線為界,將合陽城街道的別凡溪社區第4、第5、第6、第7居民小組(涪江一橋北橋頭以東)、鼓樓街社區全部、久長路社區全部、蘇家街社區全部、交通街社區全部、營盤街社區第4和第5居民小組(柏樹街以東)、濮湖社區第9和第10居民小組(北環路以南、國道212線以東)劃入釣魚城街道。調整后,合陽城街道幅員面積34.74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9個社區。釣魚城街道幅員面積64.21平方千米,轄7個行政村、8個社區。合陽城街道辦事處與釣魚城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釣魚城街道位于合川區中部偏南,嘉陵江三面環繞。面積60.17平方千米,人口3.63萬人。轄北門、太平門、釣魚城3個社區,佛耳、小塔、渠口、魚城、思居、大陽、虎頭、黑巖、馬道、金廟10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東渡口。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釣魚城古城址,還有東漢土 墓(傳說為巴、濮王合葬墓),東漢崖墓群,宋代釣魚城摩巖造像和古今石拱橋,明代的八角亭、石泉庵石刻和司空堤,清代摩崖舍利塔群等古跡。
[2006年代碼]500117002:~001北門社區 ~002太平門社區 ~003釣魚城社區 ~200佛耳村 ~201小塔村 ~202渠口村 ~203魚城村 ~204思居村 ~205大陽村 ~206虎頭村 ~207黑巖村 ~208馬道村 ~209金廟村
。垩馗铮1926年設東渡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東渡鄉和東津沱街道的甘家壩居委會合并建釣魚城街道。1997年,面積21.7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甘家壩、釣魚城、東渡3個居委會和佛耳、角亭、小塔、鶴庵、雞心、渠口、魚城、石山8個行政村。
2001年,將原高石坎街道所轄15個村委會、9個居委會,面積38.51平方千米,363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715),劃歸釣魚城街道管轄,釣魚城街道共轄23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總面積60.17平方千米,總人口5181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42人,辦事處駐東渡口。
附:高石坎街道位于合川市中部偏東南,東瀕嘉陵江。合(川)肖(家)公路與嘉陵江航道相連!。垩馗铮葑晕魑汗У劢ê现菔迹瑲v為郡、州、縣治轄地,清光緒為合州城廂,1913年州改縣,為合川縣治城廂,1931年設東城、北城兩鎮,1939年合并為東北鎮,1954年析東北鎮為第三、四街公所,1956年析第四、三街部分組建高石坎街道,1992年思居、大巖兩鄉劃入。1997年,面積38.5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鹽溪橋、太平門、登云街、樓子坎、楊柳街、朱家巷、文星閣、草花街、思鋪9個居委會和思居、梅家、鰲游、觀寺、海子、虎頭、花灘、黑巖、巴 、藏經、白果、五間、馬道、金廟、大陽1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并入釣魚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