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街街道位于合川區(qū)南部,嘉陵江、涪江和臨渡河匯合處。面積95.3平方千米。轄白塔街、望江樓、書院路、江亭路、東津沱、白鹿山、上什字、紫荊園8個社區(qū),南屏、臨渡、夜雨、茍家、花園、梳鋪、大灣、進士、白塔、牌坊、米坊、高陽、南溪、梁壩、鷂子、張家1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南園路。涪江大橋連接城區(qū)南北,212國道橫貫境內(nèi),銅(梁)合(川)等公路縱橫交錯,與三江一河航道相連。古跡有東漢磚砌墓群,宋代銅梁洞石刻,明代石室墓群,清代十三級樓閣式文峰塔。明設(shè)合宗書院于此。
[代碼]500117003:~001白塔街社區(qū) ~002望江樓社區(qū) ~003書院路社區(qū) ~004江亭路社區(qū) ~005東津沱社區(qū) ~006白鹿山社區(qū) ~007上什字社區(qū) ~008紫荊園社區(qū) ~200南屏村 ~201臨渡村 ~202夜雨村 ~203茍家村 ~204花園村 ~205梳鋪村 ~206大灣村 ~207進士村 ~208白塔村 ~209牌坊村 ~210米坊村 ~211高陽村 ~212南溪村 ~213梁壩村 ~214鷂子村 ~215張家村
[沿革]1926年置南津鎮(zhèn),1954年更名第五街,1956年并第五、六街組建南津街道,1977年將原第六街劃出,1992年南屏鄉(xiāng)劃入,次年臨渡鄉(xiāng)并入。1997年,面積36.3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望江樓、白鹿山、趙家街、太平街、十家街、書院街、白塔街、泥巴嘴8個居委會和土壩、白鹿、牌樓、南屏、觀鹿、高陽、高坎、牌坊、下南、中南、董家、高歇、花園、臨渡、干灘、郭家、夜雨17個行政村。
2001年,將原東津沱街道所轄菜壩、白塔、堰口、南溪、石華、同心、米坊7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面積18.94平方千米,22718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10502人)和原十塘鎮(zhèn)所轄10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面積22.72平方千米,14954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1605人),劃歸南津街街道管轄,南津街街道共轄34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總面積78.00平方千米,總?cè)丝?8136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34939人,辦事處駐南園路。
2005年區(qū)劃調(diào)整后,南津街街道管轄原南津街街道、張橋鎮(zhèn)所屬行政區(qū)域,轄23個村委會、11個居委會,面積95.3平方千米。辦事處駐南園路。
附:張橋鎮(zhèn)位于合川市南部。臨(渡)張(橋)公路過境。 [沿革]1926年設(shè)張家鎮(zhèn),1939年并張家、臨渡兩鎮(zhèn)建張臨鎮(zhèn),1941年改張家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鄉(xiāng)橋公社,1983年復(fù)置鄉(xiāng)。1992年臨渡鄉(xiāng)劃入,1993年原臨渡鄉(xiāng)劃歸南津街街道后改置張橋鎮(zhèn)。1997年,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羅盤、渡口、點燈、高學(xué)、梁壩、沙壩、鷂子、張 8個行政村和張家1個居委會。2005年撤銷并入南津街街道。
附:十塘鎮(zhèn)位于合川市南部,瀝鼻峽背斜南段九峰山北麓,距市政府8.8千米。銅(梁)合(川)公路橫穿境內(nèi)。 [沿革]1926年設(shè)十塘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fù)置鄉(xiāng),1993年建鎮(zhèn)。1997年。1997年,面積22.7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進士、塘坊、墻院、茍家、干河、大灣、道橋、塔 、梳鋪、石雞10個行政村和十塘、攔馬石2個居委會。2001年撤銷并入南津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