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方下鎮龍泉官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方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龍泉官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龍泉官莊村位于萊城西北l2公里,方下鎮政府駐地西4公里處,地處丘陵。東靠陳家莊,西靠豐登官莊,南鄰柳行溝,北依羊里鎮辛興村。村南為辛泰鐵路,村北緊靠雪野水庫主干渠。全村人口941人,耕地面積1260畝。
據《岳氏譜》記載,明嘉靖二年(1522年)岳姓由河南省遷此建村。村有西泉、南泉噴涌,因鄰村多以官莊取名,故名涌泉官莊,后因三面環有自然溝,溝曲如龍,旱時有五龍取水之說,又更名為龍泉官莊。
民國初期,龍泉官莊屬方下保,1948年劃歸魯西區,1955年龍泉官莊村加入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后,隸屬方下人民公社。1960年改稱龍泉官莊生產大隊,下設4個生產小隊,1987年隸屬方下鎮至今。
最初,全村有岳、亓、李、溫、王、汪、曹、潘、賀共9姓。其中,亓氏姓居多,賀姓現已失傳。
龍泉官莊村歷史悠久,村民世代在這塊沃土上開拓耕作,繁衍生息,和睦相處。
龍泉官莊村的近代史是一部光榮的革命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該村民積極投身于革命斗爭行列。1937年,以亓漢三(曾任過魯中區戰時郵局局長,萊蕪縣縣長。1948年南下,曾任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書記、專員等職。1957年曾受到毛主席及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并合影留念)為代表的熱血青年,放棄了舒適的教學環境,投入革命。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王俊之(曾在中央廣播事業局工作)、亓連永、亓明堂、李傳厚等20余名青年,陸續參加革命,其中在吉山戰斗中,亓連永、亓明堂、李傳厚壯烈犧牲,后追認烈士。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龍泉官莊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8年進入人民公社后,村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土壤條件差,農業生產設備技術落后,糧食產量不高。窮則思變,從1964年到l971年期間,該村村民對長埠嶺進行了綜合治理。經過大搞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設,調地溝、改水溝、長地短截,東西兩嶺整梯田,北洼大片改條田。隨著土地治理,修了生產路,地邊修了水簸箕、行路橋、灌溉閘、旱能灌,澇能排,同時發展了桃園。西壩,南壩養了藕和魚,池塘養殖相繼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會全以來,龍泉官莊村更是百業興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過產業結構調整,1997年建起了溫室15座,大棚40多個,經濟作物占到了400多畝。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1998年新建壩1座,蓄水量48000立方米,擴大澆地面積400畝。2001年村北又修水壩1座,可溶水27000立方米,同時調動村民種好經濟作物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民的增收,該村產業結構調整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今,龍泉官莊村有汽車,拖拉機20多輛(臺)。家家購置了電視機,錄音機,有60%的村民安裝了電話,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歷史正在龍泉官莊村發生著巨變,道路正在龍泉官莊村人的腳下延伸。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