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方下鎮谷家臺子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方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谷家臺子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谷家臺子村隸屬萊城區方下鎮,位于萊城西5公里,方下鎮政府駐地東2公里處。村東是丘陵,與姚家嶺相鄰,村西是平原,相鄰于公清河,北至張公清,南至安家臺子。全村共有870口人,耕地410畝。
據《谷氏譜》記載,明正德十年(1445年),谷姓由山子后遷此建村。因居高臺地,冠以姓氏,故名谷家臺子村。區鄉鎮行政變革頻繁,該村一直屬于方下鎮管轄。
由于可耕地少,村民除了種地,早在解放前就有一少部分人靠販賣博山窖貨、推腳下力,補充生活不足。現在有的干起了自行車零件批發和家用車配件門市部。1952年春,在谷安祥、谷安章等帶動下,村里成立了由25戶組成的互助組,到第二年秋后,全村就有90%的農戶自愿加入了初級社。在此基礎上,1955年春,政府在8個自然村(谷家臺、王方下、時方下、安家臺子、張公清、南十里鋪、北十里鋪、姚家嶺)搞試點,取名叫五星社(高級社),蹲點指導工作的是當時縣農業部長崔延召。
20世紀50年代,全村人響應上級“引水上山”的號召,在大隊長谷義儉主持下,用了一個冬天,修筑了該村歷史上建筑規模最大的工程——提水站。從北嶺沿東嶺一直延伸到東南嶺,全長1500米左右,用工兩萬多個,動用土石幾10萬方,最高處離地面有20多米。從此,東嶺大部分土地得到了灌溉。
該村的教育事業有較長的歷史。早在,1922年,在谷來成的主持下,緊挨著村南小廟的西山墻蓋起了3間大草房,成了當時的小學堂。東面三間廟屋成了辦公室。第一任老師是嘶馬河的亓子成,當時有學生十幾個。1943年,村里成立了“紅旗會”,辦公室設在學校,學校就-搬到谷少棟家的兩間東屋里,任教的是谷傳武,當時有學生二十幾人。解放后,這三間大東屋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學堂”。各年級所有的學生都在這里面上學。直到1962年村里又蓋了3間西屋,當作高年級教室。后來又在大草屋后頭蓋了9間瓦房,這才成了一座完整的小學。1975年,隨著人數的增多,又設了初中班。三年后,初中班又合班并校了。1992年、1994年,兩次合班并校,所有班級都并入了安家臺子小學。第二年幼兒班也并入了安家臺子小學,從此,谷家子村就沒有了學校。恢復高考以來,谷安杰是第一個本科大學生。
該村是萊蕪鐵礦谷家臺礦區所在地。1968年,建修了一條通往萊鋼的運礦鐵路。1970年10月通車。這條鐵路的建設成了振興村莊經濟發展的契機。
從此,廣大社員就依靠裝車、卸車、挖土方、建筑等副業為主,全村的經濟收入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成了小有名氣的富裕村。
谷家臺子村依靠鐵礦發展各種村辦企業,磚廠、小機械廠、印刷廠等都為村莊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現在,經濟繁榮,村民富足,日子越來越紅火。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