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方下鎮方趙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2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方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方趙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方趙莊村位于萊城西北8公里,方下鎮南1.5公里處。南靠大汶河,東隔方下河與時家方下村、王家方下村相望,西鄰劉家廟村,北鄰方下村。泰萊高速公路和新拓寬的泰(安)薛(家島)公路從村前穿過。全村有588口人,耕地面積296畝。
方趙莊村原為方家莊、趙家莊兩個村。據劉氏譜碑記載,方家莊,明成化年間劉姓建村。趙家莊明末趙姓建村。后人丁繁衍,村落擴大,形成一村,定名為方趙莊。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方下保•方家莊、趙家莊”。1948年屬魯西管轄,1951年改稱第四區;1958年屬方下人民公社;1984年3月屬方下辦事處,1987年屬方下鎮管轄至今。
本村有劉、王、丁、呂、時五姓,其中王、劉姓人口居多。1966年至1978年間,在方下人民公社屬噸糧田村之列。
原村東有土地廟1座,是人們為祈風調雨順,禱佑一方平安而建。小廟小巧精致,有5米之高,廟內有土地神像、龍王神像、增福神像各1尊。廟門上面有金字匾額1塊,-“三圣堂”。廟前有石碑1座,石碑-“萬世流芳”4個楷書大字。此廟在1958年被毀壞。緊挨小廟是一條寬約5米的大路(當時是較寬的路),是方下、羊里、寨里去萊城的必經之路,現在已經被寬闊平坦的方寨公路所代替。
方趙莊村雖小,但多人從事革命。解放戰爭期間,王學伍、王寶利、劉西河為革命捐軀。王學伍是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光榮犧牲的。王寶利是在著名的淮海戰役中犧牲的。還有三名青年婦女打破舊的傳統觀念,拋家離母在1946年毅然參加了八路軍。她們是王玉蘭、王秀英、呂秀生。后來在百萬雄師渡長江時,王玉蘭、呂秀生二人巾幗不讓須眉,隨軍到江南為建立新政權,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王秀英在章丘一帶革命。現在她們3人已經離休。“大動參”時就有8人參加革命,另有6人參加擔架隊,隨軍南下。其中呂義法、呂義秋參加過淮海戰役支前,回村后一直帶領群眾搞生產。
新中國成立后,該村在1954年成立初級社,王學文任社長,兼村支書,領導村民走上了集體道路,村民以飽滿的社會主義熱情投入到發展生產中去。1956年有土樓村、沈家嶺村、劉家廟村、方趙莊村四個村聯合成立了高級社,分為26個生產隊,王學文任書記,亓善聚任社長,稱土樓大社,后改為土樓大隊。直到1964年沈家嶺村、劉廟村、方趙莊村從土樓大隊分離出來,建立了方趙莊村大隊。
方趙村人,艱苦創業,勤儉持家,民風淳樸,安守本分,辛勤耕作。在1964年率先在全村用上了電,建起了磨面加工房。1965年率先購進了滾筒式脫粒機,在當時方下鎮是唯一的一部現代化的機器,曾無私地支援過許多單位。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方趙莊村人更是如魚得水,以嘶馬河蔬菜市場為依托,改變祖祖輩輩種糧和種大馬、白菜的傳統,改種大棚蔬菜,經濟效益是種糧的5倍以上。該村的大棚蔬菜是獨一無二的,在村里形成菠菜市場。每年春節前,各地的車輛來收購,遠銷到北京、天津、哈爾濱、烏魯木齊等地,給村民帶來了實惠,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種植菠菜,提高了村民收入,擴大了菠菜規模。方趙村人以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在泰萊公路兩側建起了商品樓,像劉永海就是靠方下路口這一便利優勢銷售拖拉機配件和三輪車。近幾年,規模越來越大,銷售量成倍翻番。不光方下鎮,周圍鄉鎮如羊里、楊莊、牛泉的用戶也前來購置。村里還有油坊、空心磚廠、理發店、電氣焊、廢品回收店、加油站、汽車修理、燈箱廣告等一大批產業在蓬勃發展,推動了整個方趙莊村的經濟。村民都蓋起了高標準的大瓦房和二層樓,安裝了自來水、太陽能、暖氣。與城里相比毫不遜色。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