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馬街鄉位于元陽西部,地處東經102°31’一102°46’、北緯23°11’—23°18’之間,東與新街、南沙兩鎮接壤,南與牛角寨鄉相連,西鄰紅河縣,北與建水縣、石屏縣隔紅河相望。國土面積246平方公里。全鄉轄馬街、啊路嘎、木梳賈、瑤寨、登云、鳩媽、丫多、麒麟臺、紅土寨、烏灣10個村委會,86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111個生產合作社。距縣城南沙鎮26公里。全鄉耕地總面積29678畝,其中水田15136畝,旱地14526畝,人均耕地1.12畝;土地詳查面積368381.58畝。世居哈尼、彝、傣、瑤、漢五種民族。2002年全鄉總人口 27609人,其中農業人口1 27107人,占總人口的91%,少數民族人口 24514人,占總人口的83%。境內地勢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70米(六蓬),最高海拔2761米(增益寨),年均氣溫18.4’t2,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日照時間1800小時,年無霜期300天。經濟與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馬街各族人民深受納樓土司和-的雙重統治,缺衣少食,苦難深重。解放后,在中國0的領導下,進行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全鄉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打開山門,引進外援資金、技術、人才,開發礦業和荒山荒坡,對香蕉、荔枝、甘蔗、甜龍竹、棕櫚、桔子、茶葉和其他經濟林果進行了調整。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479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89萬元,糧食總產量10053噸,農村經濟總收入3648萬元,人均純收入808元,人均有糧371千克。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089萬元,比1995年的1423萬元增加了1675萬元,年均增長16.8%;糧食總產量10053噸,比1995年增長了2610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甘蔗種植面積11880畝,產量26322噸,產值395萬元,香蕉種植面積7286畝,產量729噸,產值209萬元;生豬存欄12311頭,出欄11006頭,大牲畜存欄10720頭,肉類總產量1120噸,畜牧業產值999萬元。到2002年有酒廠、棕毛廠、茶廠、汽修廠、食品加工、礦產等鄉鎮企業,總產值718萬元。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例1995年的61.9:9.8:28.3調整為2002年的78:6:16;糧經種植比例由1995年的7:3調整為2002年的6:4。.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