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新城鄉位于元陽縣東部,東觀音山北麓中段,紅河南岸,地處東經102°54’—102°57’,北緯22°59’—23°11’之間。東接小新街鄉,南連金平縣,西鄰嘎娘鄉,北與個舊市保和鄉隔紅河相望,國十面積139.05平方公里。全鄉轄采山坪、興隆街、瓦灰城、風口、小土龍、復興、同春山、下新城、箭竹林9個村委會,57個村民小組。距縣城南沙112公里。全鄉耕地面積61281畝,其中水田7591畝,早地53690畝;承包面積15846畝;土地詳查面積208500畝。2002年全鄉總人口20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656人,占總人口的978%,世居哈尼、彝、苗、漢、傣、瑤六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7577人,占總人口的87.4%;其中哈尼族7486人,占總人口的37.2%;彝族5058人,占總人口的25.1%;苗族總人口2993人,占總人口的14.8%;傣族1347人,占總人口的6.7%;瑤族881人,占總人口的4.3%。上新城鄉山高谷深,地形南高北低,北寬南窄,呈“A”形。最低海拔300米(芒杏河村),最高海拔2524米(白虎山)相對高差2224米,年均氣溫16.4℃,年均降雨量1617毫米。經濟與社會發展 解放前,500多年的土司制度,嚴重束縛了生產力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在極度貧困和落后的社會環境下生存。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鄉各族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進取,使上新城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249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5.6萬元;糧食總產量6623噸,經濟總收入達1767萬元,農民人均有糧329千克,人均純收入585元。“九五”以來,在確保糧食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糧、經、畜協調發展的格局。2002年,農業總收入1023萬元,比上年增長9%,肉類總產402噸,比上年增長23.4%。上新城鄉鄉鎮 企業起步較晚,基礎弱,主要以礦產業為主,2002年,總產值88萬元,稅利11萬元。經過幾年的調整,經濟結構有了明顯變化,特別是第三產業增長比較迅速,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還有待進一步調整。特急產業主要有:“魯沙梨”為主的林果業,以石膏為主的礦產業。以“兩雜”為主的農業增產措施和科技推廣力度不斷得到加強..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