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新街鎮位于元陽縣中部,地牡東經102°0’一102°49’、北緯23°05’一23°14’之間。東接勝村鄉,西連牛角寨鄉,南與攀枝花接壤,北鄰南沙鎮,東西橫跨30.6公里,南北縱距32.3公里,國土面積105.73平方公里。全鎮轄大田街社區、下節街社區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新街、安汾寨、芭蕉嶺、媽拖、熱水塘、百勝寨、團結、陳安、水卜龍、土戈寨10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距縣城南沙30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1968畝,其中:水田面積 15730畝,旱地6238畝,承包面積15730畝,土地詳查面積168097.8畝。2002年全鎮總人口 34845人,其中農業人口26611人,占總人口的76.4%;非農業人8234人,占總人口的23.6%。少數民族30729人,占總人口的88.19%,其中哈尼族10581人,占總人口的30.37%;彝族16340人,占總人口的46.89%;傣族2558人,占總人口的7.34%;壯族1250人,占總人口的3.59%。境內山高谷深,峰巒疊嶂,者那河、麻栗寨河流經境內,形成兩個熱區河谷。最低海拔480米(者那河出口處),最高海拔2070.2米,(利赤若白克),相對高差1800米,年平均氣溫16.4℃,最高氣溫32.4℃,最低氣溫-2.6℃,年均降雨量1397.6毫米。經濟與社會發展 解放前,由于受領主經濟影響,生產力水平低下,長期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1950年元陽解放后,在新街鎮成立“新民縣人民政府”,在黨的領導下,組織土地改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的發展。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7292萬元,比1978年增長14.5倍,財政收入達125萬元,人均純收701元,糧食總產10201噸,人均有糧354千克,比1985年增長42.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街鎮形成以糧食、甘蔗、木薯、荔枝、香蕉、畜牧業等為主的產業,200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3819萬元,比1978年增長19倍,甘蔗面積970畝,產量1040噸,香蕉面積1104畝,產量98.2噸,荔枝園3854畝,產量102.3噸,木薯面積1100畝,產量1760噸。大畜存欄7119頭,出欄1286頭,生豬存欄16055頭,出欄11040頭,肉類總產966噸,實現了自給有余。.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