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茶業口鎮閣老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10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茶業口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閣老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閣老村位于萊城北55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8.5公里處。東北部與珍玉村和章丘市的石匣村搭界,西面與雪野鎮的北欒官村接壤,北面鄰村為龍子村,東面是西圈村,南邊與李白楊相鄰。
閣老村總面積約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達1568畝,人口1918人,600戶。
相傳,閣老村始建于宋朝,原名不詳。據說至清朝時有個孫閣老,從該村隨娘改嫁到逯家嶺村,不久其母又嫁到博山,當了閣老后,曾來此村尋認0,因而此村改名閣老村。
抗日戰爭初期,閣老村隸屬萊蕪縣第七區(雪野區)管轄;1942年6月閣老村劃為淄川縣新六區;1946年2月閣老村由淄川縣劃歸萊蕪縣;1951年3月閣老村隸屬第十一區;1955年10月屬茶業區管轄;1959年3月人民公社成立,閣老村劃歸茶業人民公社;1984年3月,茶業人民公社改為茶業辦事處,閣老村隸屬茶業鄉;1985年11月撤處并鄉,閣老村隸屬茶業口鄉;2001年成立茶業口鎮,閣老村隸屬茶業口鎮。
最初,霍、畢兩姓早居,其他各姓陸續遷米,后來霍、畢兩姓后裔不知所終。全村姓氏多時達20姓,2002年還有11姓,以張、孫、解三姓居多,是清朝嘉靖年間由章匠或縣內遷此。
全村由東向西綿延2華里多,青龍街從村東一直貫穿至村西,蜿蜒曲折,好像一條長龍臥在村中,其間分出的小街宛如龍腿、龍爪,村內街道四通八達且錯落有致。仲臨路緊貼村南通過。向北的公路, 經過龍子村后直通向章丘。往南,順山勢蜿蜒通向李白楊村。如此便利的交通,為閣老村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仲臨路旁,各種店鋪林立。自1989年閣老村立集以來,每逢三八之集,各地商販匯集于此,各周圍鄰村住戶也都來此交易,成為茶業口鎮西北部重要的集貿市場。近來,由于閣老村內的山果生產陸續增多,此地又成為各種干鮮果的交易批發市場。
閣老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村民積極抗日支前,勇敢地與敵人展開游擊戰爭。鬼子掃蕩期間,在閣老村民兵連長孫兆玉的帶領下,在龍子村活抓日本鬼子的一個中隊長,處死后埋在楊家峪溝。
閣老村人對教育非常重視。村內設有一所五年制初級小學,1985年村里投資改建,并于當年搬進新校,學校教學良好。從高考恢復至今,此村共考取大中專生187人,研究生1人。
閣老村有自己傳統的“萊蕪梆子劇團”。建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每逢新年至元宵節前后和盛夏之時演出。1992年,村里人又自發組織了民間藝術團,共140多人,節目很多,有舞獅、高蹺、花燈、歌舞、小品、相聲等。演員自編自演,由于節目精彩,每年都應鄰村邀請,出村演出。
閣老村人的經濟意識很強,很早以前,就有多人從事經濟活動。人民公社期間,閣老村有兩臺拖拉機供農業使用,各生產隊都有一臺脫粒機,供銷社專門在閣老設立門市部,收購軟棗、柿子、花椒及各類中草藥,吸引鄰村及外地商販來此買賣。從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土地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勞動之余,大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成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村里人意識到市場的作用。首先抓路的建設,村里自1996年開始至今,動工修建了15條生產路,總長度達60華里;動用勞動力150000人次,共投入資金25萬元,架橋7座,橋涵250多個,徹底解決了村內種地行路難的問題。
隨著各項經濟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水對農、林、牧、漁的重要。1972年,在管區的幫助下,修建了閣老水庫,但村內使用率不高。1983年,閣老人自己在海眼小青河上游修建一座小二型水庫——海眼水庫,容水12萬方。從1996年以來,又分別在金峪河和青龍河上修建了6個攔河壩,總貯水量為9萬方。2002年,又投資96.8萬元,在金峪河和青龍河上游修建了澇洼水庫和青龍灣水庫,總貯水量為13萬立方米,預計灌溉面積達750多畝。由于村北山上缺少水源,那里有不少可耕地,為使北山能澆上水,村內決定再投資49.3萬元,由澇洼水庫和青龍灣水庫用管道進行南水北調,創造了閣老村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跡。
由于農村經濟迅猛發展,閣老村人意識到單靠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會影響富裕的步伐。于是村里于1996年把青龍河以南的1200多畝山峪全部變成花果山,按地畝數承包給了本村400多戶農戶,把生產權放給承包戶自己。村里提供技術,當好參謀,與果農共謀發展。到2002年,果農的平均年收入達2000多元,隨著果樹的成長,果農的收入將不斷增長。
閣老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為了把家鄉經濟搞得更好,他們正在團結共謀,發展創造,決心把閣老村建設得更加富裕。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閣老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