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茶業口鎮上宅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10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茶業口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上宅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上宅科村位于萊城東北49公里、西北距鎮政府茶業口5.5公里處。村東部與淄博市博山區樂疃鎮的池子村搭界,北部與博山區的下虎村接壤,西面是下宅科村,南邊與堯舜、上石城村相鄰。地處山區,土地面積518畝,山場面積3100多畝,635口人。
據《李氏譜》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李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村民熱愛家園,認為是求取功名之風水寶地,遂取名宅科,因重名故改為上宅科。現村0有五姓,即范、李、高、常、張。除李姓外,其余四姓,分別由章丘、淄博自明、清時期陸續遷來,五姓中以范、李兩姓人口居多,占總人口的60%之多。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石城保•上宅科”。據《茶業史志》記載,抗日戰爭初期,上宅科村隸屬萊蕪縣第七區(雪野區);1942年6月,上宅科村劃為淄川縣新六區;1946年2月,上宅科村由淄川縣回歸萊蕪縣;1951年3月,上宅科村隸屬第十一區;1955年10月屬茶業區管轄;1959年3月人民公社成立,上宅科村劃歸茶業人民公社;1984年3月茶業公社改為茶業辦事處,上宅科隸屬花林鄉;1985年11月,撤處并鄉,上宅科隸屬茶業口鄉;2001年成立茶業口鎮,上宅科村隸屬茶業口鎮。
上宅科村素以村風淳樸,安定祥和而被世人稱道。該村連續幾十年,無重大刑事案件,一直是鄉里的“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安子溝水庫始建于1968年,于1975年全部竣工,在茶業口鎮屬第二大水庫。其壩高12米,呈弓形,用石塊混凝土建成,共蓄水8萬立方米之多。修建南北兩條水渠達4千米,澆灌土地達130畝。由于水渠多年失修,滲漏水特別嚴重,因此一水只澆一遍地。村兩委決心改造水渠。2002年春天,在新任支部書記常奎利的帶動下,貸款1.8萬元,東借西湊3.2萬元,買來水泥50噸,8寸、6寸、4寸塑料管2000米,從4月1日開始,以出義務工的方式,展開修渠大戰。會戰中村干部和黨員把最堅硬的鑿石地段留給自己,工程進展順利。與此同時,村民30戶一伙,40戶一團,自愿聯合開挖山泉,利用山勢落差把飲用的自來水一并埋入灌區管道,實現了一道多用。村民干勁高漲,僅一個月就投入工日1300個,完成土石1.5萬方。至5月8日,全村順利實現了擴大水澆地70畝,使水澆地達到200畝,216戶村民家家都吃上了自來水。
上宅科村人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村內設有一所五年制完全小學。1978年村里投資新建,并于當年搬進新校,教室寬敞明亮,教學設施配備齊全。從恢復高考至今,全村共考取大中專生35人。
上宅科村富裕起來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強烈。村民在重大節日或閑暇時節,就自發組織“宅科萊蕪梆子劇團”和“卡拉OK歌舞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演員們自編自導自演,歌頌黨的富民政策,從而充實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素質。
上宅科村的建設離不開宅科人的努力,他們團結一心共謀發展,正以勤勞的雙手編織著更美好的明天。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