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辛莊鎮后城子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辛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后城子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后城子村是一個較為偏僻的小山村,離辛莊鎮政府駐地約4公里,人口891人,土地面積1300畝,4個生產組,是辛莊鎮出產花生較多的單位之一。東與北寶臺,西與徐家莊為鄰,南與前城為界,北與上陳接壤。
據“村碑”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卓姓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北、西、南靠丘嶺,東面靠大山,山青水秀,環境幽美,民風古樸,風景秀麗。當時建村人希望將來子孫能夠發達成功,故取名“后成村”。后來慢慢的又將“成”演變為“城”。現在該村有卓、呂、池、李、朱、張等姓,其中以卓姓人口居多。
據《萊蕪市志》記載,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撤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后城子村為五區;1949年至1957年為八區;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屬辛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為辦事處;1985年11月又改為鎮至今。
后城子村曾立過集。1946年-反動派向山東發動了重點進攻,為避開敵機的狂轟濫炸,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經辛莊區委決定,辛莊集臨時轉移到后城子村。
為了求學,在民國年間,就有有志之士到鵬山高小學習,接受新思想,尋求革命真理,為后城子村造就一批名人志士和英雄豪杰。1943年辛莊大集上除0的孤膽英雄——池玉貴就出自該村。解放戰爭時期,有十幾人踴躍參軍、參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后城子村走出了一批像卓宇明一樣的老干部。他們在革命戰爭年代,舍生忘死,南征北戰,在和平建設時期,工作兢兢業業,公而忘私,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后城子村東面環山,山高谷深,地理位置獨特,是我黨和游擊隊的重要活動之地。池玉貴、李會文等區中隊隊員配合主力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展開游擊戰,打垮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增長了當地軍民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他們踏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至今人們仍在傳頌著他們打鬼子捉漢0的動人故事。村-軍糧、做軍鞋、護傷員。并分成小組、小隊積極支前。許多人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老人小孩為部隊站崗放哨,送情報。敵人把后城子村看成是眼中釘、肉中刺,經常進村燒、殺、搶、掠。但英勇的村民們不怕死、不怕苦,與敵人周旋,保住了實力,增長了志氣,更進一步激發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
后城子村人勤勞樸實,崇尚知識重視教育。20世紀50年代末,后城子人辦起了自己的小學——后城子小學。60年代初,隨著人口的增長,為滿足村民子女上學的要求,后城子村又辦起了自己的民辦教學班,不但解決了村民子女就近入學的困難,也為以后普及后城子村小學教育打下了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后城子村自力更生,在村南修建土石結構的校舍一處,結束了后城子村借用民宅辦學校的歷史。80年代又在村東最平整的地方重新規劃,修建起磚石結構的校舍一座,內部配套合理,成為辛莊鎮校舍標準較高的學校之一。1993年以較高的標準,順利地通過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雙基”達標驗收。2001年,后城子村為進一步規范幼兒教育,為幼兒園建高標準教室3間,成為辛莊鎮園舍較好的幼兒園。后城子村被評為尊師重教的模范村。后城子村在20世紀50年代前沒出一個大學生。60年代為國家輸送空軍飛行員1個;70年代后城子村考取了3名中專生,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自1980年至2002年20多年間共考取大中專學生68人,是前30年的17倍,而且多數是本科生。呂同玲是辛莊鎮唯一的女博士。后城子村成為萊蕪市山區考取大學生較多的村子之一,被當地人民譽為“狀元村”。
后城子村由于地處山區,從初級社到高級社,糧食產量一直很低,每年畝產量停留在200多斤左右,年年吃糧靠國家靠貸款。自1965年至1967年,村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不靠天、不求人,憑著自己的雙手,開山造田100多畝,整平土地300多畝。靠肩挑、人抬、小車推,經過幾年的時間,筑起容13萬方水的水庫1座,7萬方水的兩座,使大批的旱田變成了水澆田,產量畝產由200多斤增加到600多斤,基本解決了村民的吃飯問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撥亂反正,為農民指明了致富發家的寬廣大道。村民開山劈嶺,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又重修水渠2000多米,生產路6華里。建長30米,寬6米的橋1座,開發平整土地400多畝,進一步改變了后城子村的落后面貌。
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1983年在黨支部的帶動下,自籌資金3萬余元,全民動手、挖坑運線接上了電,村民用上了電燈,電磨等。特別是近幾年,后城子村成了電話村,電話入戶率達到62%,90%以上的戶都看上了大彩電;電唱機、錄音機、影碟機,幾乎家家都有。村民辦起了衛生室,解除了村民的后顧之憂,85%以上的村民拆舊房換新房。為了發展運輸業,全村三輪車、拖拉機、汽車已發展到50多輛,摩托車60多輛。
后城子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外出經商的有十幾戶,如卓俊山,在新汶開設服裝店兩處,年利30多萬元,卓洪杰、卓俊榮的服裝店每年純利也在十四五萬元,其他的每年也在幾萬元以上。他們搞活了經濟,支援了國家建設。
現在,新一屆“兩委”領導班子決心在各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興修水利,大搞多種經營,根據山區優勢,發展林果、畜牧等,力爭在幾年內把后城子村建設成一個更加文明、富裕、美麗的新山村。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