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辛莊鎮東辛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辛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東辛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東辛莊村位于萊城正東16公里處。南以錦龍山為界,同大官莊、簸籮村相鄰,東與培峪村一地相隔,東南方與鋼城區北田莊村接壤,西北與辛莊村相距2里,北與紙坊村隔河相望。現共有163戶,618口人,耕地572畝。
東辛莊村原名小辛莊,明朝中葉由賀姓從鄒家埠遷居此地生息,后有趙姓由牟子城(趙家泉村)遷居此地,與賀姓共同開發這片土地,共建此村。因此村與辛莊村僅一河之隔,兩村相距不過二里之遙,故取名日小辛莊,1982年經萊蕪縣人民政府批準,改稱東辛莊,主要姓氏有:賀、趙、王、段、張、劉、郭姓。
據明朝《嘉靖萊蕪縣志》載:明朝天順年間,辛莊歸萊城東鄉,屬鵬山保、蘆城保、鐵車保所轄之。東辛莊隸屬鐵車保,清沿之;民國元年至三十年,東辛莊區屬萊蕪第五區;民國三十五年,東辛莊區屬第八區;1958年撤區劃鄉,將辛莊劃為兩個鄉,辛莊鄉、鐵車鄉,東辛莊屬辛莊鄉;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辦事處,直到現在的辛莊鎮,東辛莊都屬辛莊管轄。
東辛莊人富有革命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懷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堅定信念,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去,送子參軍,送夫當兵,保家衛國;組織民兵站崗放哨;抬擔架,送軍糧,做軍鞋,支前運動紅紅火火。1946年由村長劉玉孔帶領,先后出支前民工300人次,擔架30多副,送糧車輛85輛,挑夫150人次,為部隊運送糧食1200余斤,柴草5000斤,做軍鞋200多雙。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許多年輕的有志之士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流血犧牲,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革命烈士賀慶玉16歲參軍,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在南下的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趙西慶、賀慶真、賀茂林等同志,革命戰爭年代立過功;建國后,又積極投入地方建設,回家務農,充分發揮余熱,為建設自己的家鄉作出了貢獻。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東辛莊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日漸深入。各種學習班、文化設施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大大豐富了東辛莊人的生活。許多民間藝人也相繼涌現。“土畫家”趙春明,現年53歲,從小酷愛作畫,前兩年自費去浙江拜師學藝,回來逢年過節為人寫聯作畫,深受歡迎。在他的帶動下,一些青年也愛上了藝術,東辛莊村的業余文化氛圍越來越濃,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化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萊蕪建市以來,東辛莊村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雙豐收。由過去人均收入不過200元猛增到如今的2700多元。土地的承包,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單種糧食的生產模式,給東辛莊人帶來了實惠。昔日的王子山、錦龍山被招標承包給14家農戶。幾年來,他們以山為家,治山治水,植樹造林。如今山上四季常綠,花果飄香。每年產花椒4000多斤,山楂20000多斤,核桃5000多斤,總收入超過10萬元。東辛莊人靠辛勤的汗水,靠黨的富民政策,日子越過越好。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使東辛莊加快了村莊建設的步伐,投資20余萬元修建汶河橋一座,整修村莊公路1000余米,擴大澆地面積200余畝。為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的東辛莊人真正過上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生活。相信東辛莊人的明天更加美好。
東辛莊村自古以來具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優良傳統。東辛莊人具有崇尚文化科學的好習慣。多少年來東辛莊村一直把教育事業擺在重要的位置來抓,東辛莊人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致使人才輩出,如建國初期的趙子篤、趙來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趙春生、趙增生、王育生等同志都已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建市10年來,又有一大批學子走出校門,奔赴祖國各行各業,為國家建設貢獻著他們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的東辛莊村“藍天綠水映青山,獨特風姿譜新篇”。東辛莊人充分發揮地理環境、資源條件等優勢,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決心在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畫出更美好的圖畫,創出更輝煌的業績,譜寫出更壯麗的詩篇。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東辛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