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辛莊鎮桑響泉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1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辛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桑響泉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桑響泉村位于萊城東北20公里處,北臨王響泉,南靠劉響泉,西連老萊麻路,東面靠山。247口人,耕地172畝。
桑響泉村,1958年屬辛莊鄉;同年10月辛莊鄉改為人民公社,屬辛莊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屬辛莊辦事處;1985年屬辛莊鎮至今。
此村距辛莊鎮政府駐地9公里,潛居山中,不為人注意,非走近村莊很難發現有村子存在,人們在這貧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解放前村里只有五六十口人,人們開荒種糧,種棉織布,自給自足。今仍有木織布機一架在桑士恒老人家里。
桑響泉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村里組織的支前小分隊隨從部隊轉戰南北。在著名的萊蕪戰役中,支前小分隊負責送草、送糧、送彈藥,單架隊冒著槍林彈雨把前線的傷員護送到村里治療。后方“紅嫂”呂玉蓮在當時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顧不上自己僅1歲多的孩子,把乳汁獻給了生命垂危的重傷員,“紅嫂”們以博大的胸懷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篇章。更有許多有志青年隨軍作戰,戰死疆場。
桑響泉地處偏遠,解放前因交通不便,生活貧窮,文化落后。直到1953年才成立了村夜校識字班。1956年建立初級小學,1973年建立五二制小學——桑響泉小學,1992年與王響泉小學合并,現學生學習全部到徐店聯小就讀。本村第一個專科生是村民桑文舉之女桑燕。現在有32名學生在各級中學就讀。
桑響泉村重視山區開發,發展經濟。村民開山劈石,架橋修路,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改變了原來那種“禿山禿嶺石頭多,兔子藏身難找窩”的狀況。自1950年起協助寄母山林場造林10000余畝。修筑了麻峪水庫、南峪堤壩,總蓄水量20多萬方。
改革開放以來,桑響泉村依靠山區荒山面積廣的優勢,大力發展林業,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山、 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大膽實行承包制,發展了高效經濟的林果業。現在又新建200平方米的養雞大棚3個,建豬圈32間。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里安裝了電燈,接通了電話,支部書記桑文太第一個買上了汽車,雇人跑運輸。現村里共計有三輪車8輛,抽水機12部,彩電、摩托車已進入平常百姓家。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展宏圖,桑響泉人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富裕,走向文明。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