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周寧縣禮門鄉溪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925201 | 身份證前6位:350925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隸屬政區:禮門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J | |
溪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溪山行政村,村委會駐溪山自然村,為革命老區村。1955年成立初級社,1959年改為大隊委員會,1981年改為村委會。原轄溪兜、石牌、安樂底、安頭洋、石水坑、飛嶺頭6個自然村,現轄溪兜、安頭洋等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190戶,730人。大學文化20人。耕地844畝;村集體林木2000多畝,其中界定的生態公益林300多畝。農業主產茶葉、水稻、錐栗、毛竹等。各種小商鋪3間,年銷售值約16萬元。全村有260多人外出經商務工,創辦企業近10家,年產值約500萬。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0多萬元。境內主要古建筑有炮臺、虹橋(花橋)、陳氏宗祠、林公宮、大王翁及14座古民居等。水力資源豐富,有水電站1座。革命烈士有何承會等。
溪山村風景優美,其 “蝙蝠洞”景區是周寧縣待開發景區之一。該景區首景“穿崆”(流水洞穴)棲息著成群的蝙蝠,故名“蝙蝠洞”。距縣城約34公里,位于著名的滴水巖風景區西側。景區溪谷長約3公里,飛瀑流泉,茂林修篁,谷深洞幽。有蝙蝠洞、彩虹瀑、一線天等30多處景點,整個景區保留著天然的原始美。
溪山村 村處溪畔,故原名溪兜,1949年后改名“溪山”。舊屬寧德縣管轄,稱寧德縣十八都四堡檀林龍溪境溪兜村。陳姓始祖于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自李墩東山村遷居溪山建村。位于禮門鄉西南部,距鄉所在地6公里,為村委會駐地。西與屏南縣大溪村交界,北連“八閩首景”滴水巖,南與山頭村接壤,東與仕本村交界。村落面積約1.5平方公里。房屋105幢。184戶,700人,常住200多人。居民以陳姓為主。耕地800多畝,林地1900畝。道路、自來水、電力、電視、水利等公共設施完善。
安頭洋村 村旁有一田洋,故名。位于主村東南方向3公里處。房屋5幢。6戶,30人,常住10人。居民以魏姓為主。耕地44畝,林地100畝。道路、自來水、電力、電視、水利等公共設施完善。
石牌村 因開基建村時發現一石牌,故名。位于主村西南方向2公里處。原4幢房屋,5戶,32人。居民以葉姓為主。耕地30畝,林地100畝。因生產、生活條件落后,1978年后村民陸續遷居李墩鎮、七步鎮等地。村廢。
安樂底村 因海拔只有450米,低于主村非常多,故得名。位于主村西南方向3公里處。原5幢房屋,8戶,41人。居民以葉、李姓為主。耕地40畝,林地120畝。因生產、生活條件落后,1978年后村民陸續遷居主村。村廢。
石水坑村 位于主村東南方向3公里處。原5幢房屋,6戶,37人。居民以李姓為主。耕地38畝,林地110畝。因生產、生活條件落后,1978年后村民陸續遷居主村。村廢。
飛嶺頭村 因該村建在一個凹形狀嶺頭,故得名。位于主村東南方向2公里處。原1幢房屋, 居住李張2戶家人,13人。耕地15畝,林地50畝。因生產、生活條件落后,1978年后村民陸續遷居主村。村廢。
全國與溪山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