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綿陽北川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0726身份證前6位:510726
長途區號:0816 郵政編碼:621000
隸屬政區:綿陽行政級別:自治縣
車牌號碼:川B轄區面積:2869km2
人口數量:約16萬人人口密度:56人/km2
行政駐地:曲山鎮
行政區劃:曲山鎮 擂鼓鎮 通口鎮 永昌鎮 安昌鎮 永安鎮 香泉鄉 陳家壩鄉 桂溪鎮 貫嶺鄉 禹里鎮 漩坪鄉 白坭鄉 小壩鄉 片口鄉 開坪鄉 壩底鄉 白什鄉 青片鄉 都壩鄉 桃龍藏族鄉 墩上鄉 馬槽鄉
北川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曲山鎮 510726100 117km2  北川縣轄鎮。1911年置昌隆鄉,1942年更名曲山鄉,1953年置城關鎮,1957年改回龍鄉,1958年改公社,1962年復置城關鎮,1981年更名曲山……[詳細]
擂鼓鎮 510726101 145.73km2  擂鼓鎮位于綿陽市西北,北川羌族自治縣東南,是安縣、北川的結合部。鎮所在地距綿陽城區62公里,距北川縣城8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綿安北高等級公路橫貫全境……[詳細]
通口鎮 510726102 84km2  北川縣轄鎮。1940年名通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2.5公里。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0.8萬。……[詳細]
永昌鎮 510726103 25km2   北川縣城新址選定于其鄰近的安縣境內,地理位置位于永安鎮和安昌鎮中間, 永昌鎮由總-親自定名為永昌鎮。此鎮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詳細]
安昌鎮 510726104   安縣安昌鎮,2002年前為安縣縣城所在地。2002年4月16日,安縣人民政府由安昌鎮遷址花荄鎮。2009年2月1日,民政部正式批準將安縣的安昌鎮、永安鎮……[詳細]
永安鎮 510726105    永安鎮地處農安縣中心地帶,原屬安縣管轄,現已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永安鎮古稱黃龍府。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的 永安鎮交流中心。   全鎮幅員面積4.……[詳細]
香泉鄉 510726200 45km2  北川縣轄鄉。1950年置光明鄉,1951年改龍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香泉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5.5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陳家壩鄉 510726201 134km2  北川縣轄鄉。1951年名復興鄉,1958年改復興公社,1984年置陳家壩鄉,1992年建陳家壩羌族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134平方公里……[詳細]
桂溪鎮 510726202 129km2  【概況】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東部,"九黃環線"穿境而過,幅員面積1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22畝。轄18個行政村93個村民小組和1個街道居委會。2004……[詳細]
貫嶺鄉 510726203 162km2  北川縣轄鄉。1950年置都貫鄉,1953年分置都壩、貫嶺兩鄉,1958年分別改公社,1984年復置兩鄉,1988年兩個羌族鄉,1992年合并建都貫羌族鄉……[詳細]
禹里鎮 510726204 217km2  北川縣轄鎮。1950年置治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治城羌族鄉,1992年更名禹里羌族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詳細]
漩坪鄉 510726205 123km2  北川縣轄鄉。1935年置漩坪鄉,1958年改公社,1986年建漩坪羌族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123平方公里,人口0.9萬。城(口)阿(壩)……[詳細]
白坭鄉 510726206 127km2  白坭鄉位于北川縣東北部,幅員面積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7公頃。轄13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和1個街道居委會。鄉人民政府現有在職干部職工 17 人……[詳細]
小壩鄉 510726207 313km2  北川縣轄鄉。1935年置小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小壩羌族藏族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2公里。面積313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片口鄉 510726208 119km2  北川縣轄鄉。1935年置片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片口羌族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44公里。面積119平方公里,人口0.7……[詳細]
開坪鄉 510726209 245km2  北川縣轄鄉。1935年置曉陽鄉,1958年改公社,1961年分建開坪、小園兩個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分別建羌族鄉和羌族藏族鄉,1992年合并建……[詳細]
壩底鄉 510726210 247km2  北川縣轄鄉。明嘉靖年間設壩底堡。1940年改壩底鄉,1951年改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壩底鄉,1985年建壩底羌族藏族鄉。位于縣境西部,……[詳細]
白什鄉 510726211 101km2  北川縣轄鄉。1951年名白馬鄉,1952年更名白什鄉,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先鋒公社,1984年建白什羌族藏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9公……[詳細]
青片鄉 510726212 562km2  北川縣轄鄉。1935年于境內置麻窩鄉和藏區鄉,1952年置麻窩藏族自治鄉,1956年改建設藏族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復置民族鄉,1984年改青……[詳細]
都壩鄉 510726213 162km2  北川縣轄鄉。1950年置都貫鄉,1953年分置都壩、貫嶺兩鄉,1958年分別改公社,1984年復置兩鄉,1988年兩個羌族鄉,1992年合并建都貫羌族鄉……[詳細]
桃龍藏族鄉 510726214 69km2   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部,位于縣境北部,東連小壩鄉,南靠禹里、馬槽二鄉,從原小壩鄉劃出鎮鄉概況單設,2003年3月5日掛牌成立。面積69平方公里,20……[詳細]
墩上鄉 510726215    稱墩上鄉翡翠谷生態農業觀光旅游   基本情況翡翠谷地處墩上鄉新民村,其海拔1600余米。翡翠谷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峽谷景觀、純凈的山泉水、古樸的……[詳細]
馬槽鄉 510726216 104km2   該鄉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西部,地處涪江支流青片河中游,東連禹里鄉;南接壩底鄉;西靠阿壩洲茂縣;;北臨白什、桃龍二鄉。幅員面積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 44′~104° 42′,北緯31°14′~32°14′。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距綿陽市中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縣人民政府最新選址為永昌鎮 ,轄5個鎮(曲山、擂鼓、通口、永安,安昌)、22個鄉(桂溪、香泉、貫嶺、禹里、壩底、小壩、片口、白什、開坪、都壩、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陳家壩、常樂、紅巖、順義、紅旗、溫泉、東魚)、1個民族鄉(桃龍藏族)。 全縣278個村,1381個村民小組,17個居民委員會和49個居民小組。
    2009年2月6日,民政部以民函[2009]41號文批復,同意將安縣的安昌鎮、永安鎮、黃土鎮的常樂、紅巖、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管轄,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曲山鎮遷至安昌鎮。此次調整后,北川羌族自治縣面積增加2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7.8萬余人。
    人口 全縣共有44343戶、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農業人口18500人,占總人口的 11.5%。羌、藏、回、苗、壯、土家、滿、黎、維吾爾、基諾、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總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4.9%     拼音: Beichuan Qiangzu Zizhixian, 區號:0816,郵編: 622750
    512地震后的北川縣城自然地理
    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的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最高點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遞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別匯集于湔江、蘇寶河、平通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插旗山,又名“桐子梁”,原屬“李子溝”村,農業學大寨時期,從此劃歸獨立村,由當時的“二道公社”管轄。插旗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名的由來還有一段 佳話.據說當年張飛曾經率部由此到巴中,遭到慘敗 (在插旗山,有一個名叫“關山嶺”的地方),后來為了紀念在此遇難的弟兄,曾經多次來到此地,在離開之后,特命人在此樹立一面彩旗,以慰弟兄在天之靈,故而得名“插旗山”。1933年,-率領的紅軍在此與-軍隊發生了數十次激戰(戰場主要是現在的插旗山和東求寺),最后才得立足。 此段歷史早已記入儀隴史冊。它是插旗山人民的驕傲,也是-總司令故里另一片風景·
    水力資源
    縣境年均降水量28.76億立方米,年均地表徑流量23.2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5.6億立方米,容水徑流量18.08億立方米,減去重復水流量,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5.96億立方米。有 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壩河、蘇寶河、平通河)四大溝(小寨子溝、太白溝、后園溝、白坭溝)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9萬千瓦,可開發量34.86萬千瓦;已開發4.12萬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12% 。河流落差大,但豐、枯季節明顯,調節性能能差。
    礦產資源
    縣境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可開采價值的主要有:黃金(包括砂金和巖金)儲量11.82噸,赤鐵礦C級儲量283萬噸、D級儲量339萬噸;重晶廠37萬噸、石灰石10億噸、白云巖1億噸、板巖1億立方米、機磚頁巖255萬噸、硅石數千萬噸,煤 C級儲量81.7萬噸、D級儲量83.3萬噸、地質儲量113.3萬噸。
    土地資源
    全縣4303776.4畝(國土詳查數)土地中,農耕地占7.7%,園地占1.3%,林地占80.0%,牧草地占1.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1.1%,交通用地占0.6%,水域占2.5%,未利用土地占5.1%,農耕地中26度以下占31.7%;25度以上耕地占68.3%。土壤質地以礫石土為主,次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強;酸堿度適中,有機質會含量較高,適合多種作物生長。
    生物資源
    縣境有森林面積134660.22公頃,森林覆蓋率46.93% ,活立木蓄積量2124.4萬立方米。 糧食作物 有9科4屬34種。野生植物1000余種,其中已知的樹木有83科176屬327種。牧草61科174屬243種,藥用植物549種。已知的野生脊椎動物5綱29目90科355種;大熊貓、川金絲猴、羚羊等一級珍稀保護動物10種,馬熊、黑熊、黃喉貂 等二級珍稀保護動物36種。家養動物有豬、牛、羊、雞等73種;有農作物害蟲7目23科52種,農作物害蟲天敵(昆蟲)8目22科57種。
    植被呈帶狀分布,自下而上依次為黃壤和常綠闊葉林,黃棕壤和常綠落葉混交林、暗棕壤和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草甸土和亞高山灌叢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 。
    旅游資源
    縣境內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 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以全球同緯度地區生態環境保存最完整的小寨子溝、千佛山、片口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旅游開發區,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以禹里為中心,方圓數公里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以猿王洞險山自然風景區為代表的川西北最大溶洞群,集奇、險、秀于一身。此外,還有明代所建的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濃郁羌族文化旅游資源。
  城鎮建設
    北川投資環境良好 。改革開放以來,北川人民團結,負重自強,經濟不斷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省道成青公路縱貫南北,城阿公路橫穿東西,基本形成了縣、鄉公路與省道相互聯接的公路網絡,縣內通車里程達670公里,即將建設的蘭(州)渝(重慶)鐵路將經過縣境。縣內電力充足,供電保證系數高。天然氣已在縣城得到普及。通訊事業快速發展,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線傳呼網絡已覆蓋全縣城鄉,把北川同全國及世界及各地緊密相連。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率達100%。縣城建設步伐加快,綜合功能日益增強,縣城“亮、凈、美、綠”的標準基本實現,曲山擂鼓一體化建設正在加緊實施,小集鎮建設正蓬勃興起。
  農業情況
    縣境山地占面積的98.8%,僅縣境東南一隅屬丘陵,占面積的1.2%。有農耕地30余萬畝,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占68%;縣委、縣政府已制定5年內退耕還林(草)21.8萬畝的規劃,現已完成退耕還林(草)4萬余畝,并被列為全國12個退耕還林科技支撐示范縣之一,確定為國家林業局局長王志寶的聯系點。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油菜為主,糧食常年總產量為6萬噸左右。牧業以生豬、山羊、牛為主,年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5%以上。林地面積占幅員面積的80%,其中7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的茶、藥、桑、果等多經濟基地已達20萬余畝,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全面實施,北川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并將為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出積極的貢獻。
  經濟狀況
    北川縣城經濟不斷壯大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縣情,以市場為導向,以天保工程、退 耕還林為契機,念好“山”字經,引導農民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化進程,竹木、茶葉、蠶桑、中藥材、白山羊、綠色食品六個產業化基地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規模化生產經營格局。1999年北川縣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退耕還林科技支撐示范縣。與此同時,北川縣狠抓企業改革,著力培育四大支柱工業,形成了以水電礦產、竹木加工、綠色食品和中藥材生產加工等體系。擁有夏禹電力、佛泉茶業、大宇紙業、第一木綜廠、華星硅業、建誠木業、新峰水泥、禹峰水泥等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了以“佛泉牌”、“羌山牌”、“金鄰牌”、“獅山牌”和“禹山牌”等為代表的知名品牌,而且已形成了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的系列產品。全縣還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制定了“以猿王洞溶洞群為門戶,以大禹為品牌,以千佛山、小寨子溝、禹穴溝的開發為重點,以羌寨民族風情為特色”的旅游發展總體思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和對外宣傳的力度,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2000年全縣GDP實現了5.05億元,比7年增長22%,實現財政收入3318萬元,比97年增長27.6%,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1792元,比97年增加672元,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2.7%.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為45.7:26.5:27。實現工業總產值2.7億元,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3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42億元.全縣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27645萬元、營業收入25439萬元.實現財政收入3318萬元,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1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4.6億元,各類保險收入520萬元,保險賠款215萬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77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10027萬元。在綿陽市9個縣(市、區)經濟綜合評價中,由97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二位。
  社會事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創建省級“雙擁先進縣”通過省、市驗收,“三優一 學”競賽獲綿陽市一等獎,并被命名為市級了生縣城。目前,全縣正以嶄新的姿態為達到市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和國家環保城市而努力奮斗。全縣有各類中等學校14所,小學178所,幼兒園54所,學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15%,初中適齡入學率達到91.5%。縣內有文化局、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有電視臺一座,廣播電臺一座。醫療衛生已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全縣有定點醫療機構41個。
  歷史沿革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置北川縣,唐太宗貞觀八年年析北川縣地置石泉縣,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并北川縣入石泉縣。
    1914年,因與陜西省石泉縣同名,且彼縣設置在先,乃復名北川縣。1935年5月12日,北川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950年1月15日北川縣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7月,北川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由現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鄉(原治城)搬至曲山鎮.治城由此結束千余年北川縣老縣城經歷.
    2003年7月6日批準,國務院(國函[2003]75號)批準撤消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
    2008年5月25日,因5 12汶川特大地震,國務院要求撤銷北川羌族自治縣,另選址建設新北川縣。
  風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是一個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漸形成了對羊的崇拜。
    據動物學家研究,早在1萬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溫順,易于馴服,肉食鮮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種實用價值,羌族先民們很早就開始馴化和飼養羊,從羊身上獲取生活的必需品,并從中獲得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力量。當時的羌人認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還具有靈魂能保護自己部族的成員,因此在眾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選出了與自己生存最密切、最親近、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羊,將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專門儀式,經常對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護和好處。由此產生出羊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對羊崇拜過程中,逐漸將羊注入了人類特有的血緣和親族的觀念,羊開始顯示出它從來沒有過的神圣性,羊伴隨著羌族人部落集團自身來源的傳說、種的繁衍活動以及人們的社會組織和制度而發展起來,羊逐漸成為羌人氏族的標志和符號,繼而演進到了一個獨特的崇拜時期——羊圖騰崇拜階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來對羊就有著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禮,在一些羌人活動地區,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視羊為祖先。現在的羌族地區,仍然存在許多視羊為血緣關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歡養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織線,祭祀活動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禮時,羌族巫師用白羊毛線拴在被祝福者的頸項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師所戴的帽子有兩個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師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傳說羌族在向岷江上游遷徙途中,羌族巫師勞累過度,昏昏入睡,他們的經書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夢給羌人說:“我死后,可將皮做成鼓,敲三下,經書就會道出來。”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賦予了高于巫師的地位,甚至成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傳承者。羌人死后,要殺一頭羊為死者引路,俗稱為引路羊子。羌人認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來,殺死羊子后要尋找死者病根,并認為羊為人的一半,他們將羊血灑在死者手掌上,意為人騎羊歸西。在一些羌族地區,還有用羊骨和羊毛線作占卜的習慣,以預測吉兇。
    羊圖騰崇拜是羌族先民較普遍的一種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許多遺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個重要內容。
    民俗: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習俗。若遇天旱,人們便舉行搜山儀式,祈求降雨。屆時,禁止人們上山進行打獵、砍柴、挖藥等活動,違者將受譴責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巔舉持祈雨儀式。
    神林 羌族信仰習俗。羌族每個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樹林,被視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進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習俗。又叫大葬舞。在為有功將士舉行葬禮時跳。參加者一般為幾人到十幾人,頭戴皮鎧甲,手持兵器,先圍成圈跳,接著形成兩排對陣,兵器飛舞,銅鈐叮當,吼聲震天,表現死者作戰時的威武氣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習俗。眼睛被植物枝葉擦傷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適、流淚,以及眼球內出現白色障礙物,俗稱翳子,可請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信仰習俗。當家中經常出現怪影或怪事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驅邪。屆時,端公將清油燒沸裝于碗內,碗中放一把湯匙。同時,點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備用。舀一匙熱油澆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響,然后向上面灑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響。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間屋子里走一遍,最后來到門外。這樣,邪魔便被驅逐出家門了。
    踩鏵頭 羌族信仰習俗。當患肚痛、腹脹等疾病時,須請端公舉行此儀式冶病。一般情況下,端公將一鏵頭放在火塘中燒紅,取出后淬一碗水給病人喝即可。遇病情嚴重者,須將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將燒紅的鏵頭取出,赤腳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腳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輕輕撫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習俗。由端公主持儀式,用以占卜運氣、病因、行-福、一年吉兇、戰爭勝負等,所用羊髀骨須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殺后燒煮前取骨。
    北川是大禹故里 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大禹涎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到境至今仍保存著大量有關大禹的歷史遺跡,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大禹故里風景名勝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圣地。1991年落成于禹里(原縣城治城)的仿古建筑大禹紀念館,已成為人們憑吊大禹功績、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由全國各地大禹及夏文化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四川省大禹研究會就設于此。先后編輯出版了《大禹史匯編》、《大禹及夏文化研究》、《海峽兩岸大禹文化研究會論文集》等大禹及夏文化研究著作。
    北川是革命老根據地 北川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縣境,在縣內相繼建立了兩個縣級蘇維埃、5個區蘇維埃、28個鄉蘇維埃,119個村蘇維埃政權。蘇區人民籌糧運糧,修路架橋,男女青年踴躍支前參軍。為紅軍打通北川峽谷通道順利西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參加紅軍運送物資西進未歸者達3000余人。7月,紅軍離境,接踵而至的川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惡霸地主-倒算,-如麻。全縣人口減少近半。北川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1953年11月,四川省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將北川確定為“革命老根據地”。
    現存最早的縣志,由時任縣令姜炳璋主持編寫、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付印成書的《石泉縣志》中詳細記載了縣境少數民族的淵源、分布、習俗及其被漢化的情況,一張番寨圖更是珍貴的歷史見證。50年代后,廢除民族壓迫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未進行民族識別,大量羌、藏民因其外表特征不明顯而長期被視為漢族。80年代初,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和羌、藏等少數民族的要求,陸續識別、恢復其族別。縣內相繼建立了21個羌族鄉和羌族藏族鄉,占全縣31個鄉鎮的68%。198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數民族縣待遇”,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1992年調整鄉鎮建置時,全縣置3鎮13鄉,其中少數民族鄉11個,占全縣鄉鎮總數的69%。自1986年開始進行的爭取建立羌族自治縣的工作已歷時15年,爭取建立羌族自治縣的工作仍在繼續。
  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北川縣緊鄰汶川,全縣房屋嚴重倒塌。
    據5月20日下午5:30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第八場新聞發布會披露,截至20日16:00時,四川地震已造成北川縣死亡8605人、受傷9693人。四川震區共發生余震6526次,四川地震災害造成死亡39577人,受傷236359人。已從廢墟中救出60026人,臨時安置4847756人。
  北川新城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確定由山東省對口支援北川縣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各路救援力量全力在北川縣城開展搶險救援,但目前基本已無發現生命氣息的存在,搜救工作已基本結束,縣城一片廢墟不再適宜無關人員進出;二是目前余震不斷,北川縣城隨時可能再次發生滑坡、泥石流、滾石等險情,人員頻繁進出可能發生新的傷亡事件。三是經專家初步鑒定,北川縣城基本不具備恢復重建的條件,提出了在縣城舊址建立“北川地震博物館”的思路,為確保地震災后的縣城原貌不被破壞,亦需要對縣城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
    因此,北川縣城將遷新址,北川縣城新址選定與其鄰近的安縣安昌鎮東南2公里的板凳橋。此鎮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
    規劃圖上,未來的北川縣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個非常漂亮的城市。新縣城重建分三步走:第一步,2008年—2010年,完成人口安置,啟動基礎功能和工業園區建設;第二步,2010年-2015年,集聚人口,進一步完善功能和彰顯特色;第三步2015年,提升城市地位和形象建設,拓展功能輻射周邊。
    2010年前的建設區域是3平方公里,與第4塊展板圖示相對應的就是行政辦公區(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醫院),學校文教區(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北川中學),還包括兩個居住生活區、公共服務區和休閑游區。
    用藍色圈注的3平方公里是2015年前建設區域,包括兩個商業服務區,體育公園區,居住生活區和山東工業園區。一條觀景水系路線從綿陽方向公路進入,穿過縣城至休閑游憇區(山丘)。河對岸的遠景規劃區與新縣城形成一個整體,地處平壩。
    按照公示展板的進程表,已經形成初步方案,并將在本月下旬形成最終方案并上報評審。在近期重點項目投資上,列出了安置住房、文化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政權設施、基礎設施共投資193.2億元的項目,其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投資132億元,民工公寓18億元,北川中學2.58億元。
    安昌東選址,城鎮、農村居民點規劃總用地約12.22平方公里(加上周邊環境用地),用地12.22公頃,建筑面積266.52萬平方米,人口40371人,可發展用地11平方公里。
    選址后的新縣城地處成青、綿茂公路交匯處,交通便利,有利于推進北川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促進山區人口疏解,地處成德綿西翼協調發展軸,綿陽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
    北川老縣城•望鄉臺
     北川老縣城西南出口處左側,有一座山,叫景家山。沿著之字形的盤山公路上去,是一座羌寨。站在公路的第一個倒拐處,經過大地震和泥石流襲擊后的北川縣城盡收眼底,滿目瘡痍的老縣城令每位游客為之神傷。2008年5月22日,-總理曾站在這里,揮手和已成廢墟的北川老老城揮手作別。如今這里成了遠眺老縣城地震遺址的“望鄉臺”,望鄉臺上香煙繚繞、鮮花簇簇。“懷念遇難同胞”的石碑,“向5.12遇難者祈福”的牌子隨處可見。
  
全國與北川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阿图什市| 五莲县| 汤原县| 金塔县| 余姚市| 大同市| 宽甸| 自贡市| 盐源县| 乌拉特前旗| 松江区| 淳安县| 三原县| 勃利县| 广丰县| 襄垣县| 泗洪县| 盐城市| 凤山县| 西林县| 黄平县| 新津县| 汉中市| 大荔县| 宝鸡市| 绵竹市| 岳阳市| 阿城市| 陕西省| 永顺县| 靖安县| 西华县| 时尚| 景宁| 亳州市| 同仁县| 通道| 上犹县| 浑源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