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綿陽平武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0727身份證前6位:510727
長途區號:0816 郵政編碼:622550
隸屬政區:綿陽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川B轄區面積:5974km2
人口數量:約19萬人人口密度:32人/km2
行政駐地:龍安鎮
行政區劃:龍安鎮 古城鎮 南壩鎮 響巖鎮 平通鎮 豆叩鎮 大印鎮 大橋鎮 水晶鎮 高村鄉 水田鄉 壩子鄉 水觀鄉 平南羌族鄉 徐塘羌族鄉 鎖江羌族鄉 土城鄉 舊堡鄉 闊達鄉 黃羊關藏族鄉 虎牙藏族鄉 泗耳藏族鄉 白馬藏族鄉 木座藏族鄉 木皮藏族鄉
平武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龍安鎮 510727100 160km2  平武縣轄鎮,縣府駐地。1940年置平安鎮,1954年改城關鎮,1981年更名龍安鎮。面積160平方公里,人口3.2萬。南(坪)瀘(州)省道過境。轄枕頭坪……[詳細]
古城鎮 510727101 102km2  平武縣轄鎮。漢初建街場,1940年置古城鎮,1950年改古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0.3公里。……[詳細]
南壩鎮 510727102 297km2  平武縣轄鎮。1950年置南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6公里。面積297平方公里,人口2萬。南(坪……[詳細]
響巖鎮 510727103 188km2  平武縣轄鎮。1950年置響巖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1公里。面積188平方公里,人口1.1萬。南……[詳細]
平通鎮 510727104 140km2  平通鎮位于縣境東南部,是平武縣的南大門,明代設平通堡。幅員面積140平方公里。轄1個辦事處15個村83個組1個居委會。屬高山河谷地帶,最高的牟家山海拔1……[詳細]
豆叩鎮 510727105 150km2  豆叩鎮位于綿陽市西北部、平武縣西南面的清漪江畔,是清漪江流域的的中心集鎮,也是平武縣羌民族主要聚居之地。全鎮幅員面積1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達78%……[詳細]
大印鎮 510727106 240km2  平武縣轄鎮。1953年置大印鄉,1955年并入豆叩鄉,1961年改大印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8.3公里。面積2……[詳細]
大橋鎮 510727107 239km2  平武縣轄鎮。1952年置大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239平方公里,人口0.8萬。大(……[詳細]
水晶鎮 510727108 183km2  平武縣轄鎮。1949年前為水晶鎮,1952年置水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183平方……[詳細]
高村鄉 510727200 149km2  平武縣轄鄉。1950年置高村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149平方公里,人口0.6萬。成(都)青(川)省道……[詳細]
水田鄉 510727201 83km2  平武縣轄鄉。1950年置田龍鄉,1956年更名水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撤鄉并入古城鎮,1995年復建水田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詳細]
壩子鄉 510727202 126km2  平武縣轄鄉。1950年置壩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0.9萬。南(坪)瀘(州)省道……[詳細]
水觀鄉 510727203 84km2  平武縣轄鄉。1949年置平石鄉,1958年改水觀公社,1984年置水觀鄉,1992年并入南壩鎮,1995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8公里。面積8……[詳細]
平南羌族鄉 510727204 83km2  平武縣轄鄉。1951年置三橋鄉,1952年更名新民鄉,1958年并入橋頭公社,1961年析建新民公社,1981年更名平南公社,1984年置平南鄉,199……[詳細]
徐塘羌族鄉 510727205 125km2  平武縣轄鄉。1945年置徐塘鄉,1961年改公社,1982年復鄉,1992年并入豆叩鎮,1995年復置徐塘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125平……[詳細]
鎖江羌族鄉 510727206 263km2  平武縣轄鄉。1949年置鎖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大印鎮,1995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5.3公里。面積263……[詳細]
土城鄉 510727207 216km2  平武縣轄鄉。1952年置土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216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楓香壩、紙坊、土……[詳細]
舊堡鄉 510727208 121km2  平武縣轄鄉。1950年名舊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大橋鎮,1995年復舊堡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121平……[詳細]
闊達鄉 510727209 112km2  平武縣轄鄉。1950年置闊達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112平方公里,人口0.5萬。平(武)水(晶)縣道……[詳細]
黃羊關藏族鄉 510727210 171km2  平武縣轄鄉。1949年前屬黃羊大部落土司。1956年置黃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黃羊關藏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2公里。面積171平方……[詳細]
虎牙藏族鄉 510727211 484km2  平武縣轄鄉。1949年建立虎牙部落,1955年置虎牙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虎牙藏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6公里。面積484平方公里,人……[詳細]
泗耳藏族鄉 510727212 548km2  平武縣轄鄉。1953年置泗耳鄉,1958年撤鄉建立縣商業局泗耳藥場,1960年成立泗耳公社,1984年改置泗耳藏族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43公里。面積……[詳細]
白馬藏族鄉 510727213 715km2  平武縣轄鄉。1956年置平武藏族鄉,1958年改白馬公社,1962年改白馬民族鄉,1984年置白馬藏族鄉。位于縣境北部,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城45.3公里……[詳細]
木座藏族鄉 510727214 715km2  平武縣轄鄉。1952年置木座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木座藏族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城22公里。面積715平方公里,人口0.2萬……[詳細]
木皮藏族鄉 510727215 137km2  平武縣轄鄉。1945年置陽地鄉,1950年為白熊大部落土司通判署,1956年設木皮鄉,1959年改木皮公社,1984年置木皮鄉,1993年置木皮藏族鄉。……[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武處于綿陽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東緣地帶,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地處東經103°50′--104°58′、北緯31°59′--33°02′。東鄰青川縣,南連北川縣,西界松潘縣,北靠甘肅省,東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溝縣。全縣轄9鎮16鄉(其中6個藏族鄉)、249個行政村、1489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其中農業人口164127人、非農業人口21946人,羌、藏、回等少數民族人口40022人,縣境總面積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1萬畝(水田1.85萬畝,旱地39.2萬畝)。
    平武縣轄9個鎮、7個鄉、13個民族鄉:龍安鎮、古城鎮、南壩鎮、響巖鎮、平通鎮、豆叩鎮、大印鎮、大橋鎮、水晶鎮、高村鄉、水田羌族鄉、壩子鄉、水觀鄉、平南羌族鄉、徐塘羌族鄉、鎖江羌族鄉、土城藏族鄉、舊堡羌族鄉、闊達藏族鄉、黃羊關藏族鄉、虎牙藏族鄉、泗耳藏族鄉、白馬藏族鄉、木座藏族鄉、木皮藏族鄉。共有249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平武縣自西漢置剛氐道以來,已歷2200年。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剛氐道,隸廣漢郡,治地今古城鎮。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分剛氐道地新置廣武縣于南壩,并改剛氐道為剛氐縣,治地不變,兩縣皆隸陰平郡。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廣武縣為平武縣,仍隸陰平郡。后魏孝武帝時(公元532--534年)置江油郡,郡、縣同治今南壩鎮。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置龍洲,洲、郡、縣同治今南壩鎮。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置龍安府,府、縣同治今龍安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龍安府,仍置平武縣至今。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平武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已初具規模,人民生活水平亦有很大的提高,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平武縣未來的發展展示出光明的前景。
  地理地勢
     平武縣地處盆周山區,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觀。境內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脈、近東西走向的摩天嶺山脈和近北東至南西走向的龍門山脈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員面積的94.33%。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極高山、高山,向東南漸次過度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處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東南部最低處涪江二郎峽椒園子河谷海拔600米,兩地高差近5000米。縣境處于我國三大溝造域結合部位,中生代侏羅紀及其以前各個地質時期的地層出露齊全,中、新生代構造運動十分強烈,因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
    目前已探明的有金、銀、鐵、錳、鎢、鉛、鋅、水晶石、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30余種。此外,平武是九寨溝·黃龍旅游環線的樞紐,是四川九環線東進西出的重要門戶。平武東靠“太白故里”江油市110公里,南鄰“大禹故鄉”北川縣100公里,西界“人間瑤池”黃龍寺120公里,北抵“童話世界”九寨溝177公里。
  氣候特征
    縣境縣城一帶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76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由于地勢起伏突出,高差懸殊,氣候要素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帶屬北亞帶山地濕潤性季風氣候,低中山地帶屬山地溫暖帶氣候,中山地帶屬寒溫帶氣候,高山地帶屬亞寒帶氣候,極高山地帶屬寒帶氣候。
  自然資源
    縣境植被種類豐富。據縣林業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森林植被常見優勢樹種23科、37屬、78種,有銀杏、蘇鐵等孑遺植物和珙桐、連香樹、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優勢建群樹種等32種,其中針葉樹種有云杉、冷杉等11種,闊葉樹種有香樟、楠木、樺木等21種。森林植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海拔600∽1600米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600∽2200米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2200∽2800米為針闊葉混交林,2800∽3500米為川西北高山暗針葉林,3500米以上為亞高山灌叢帶。另據縣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資源調查資料,縣內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屬、573種。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間草地、林間草地、灌叢草地、山崗草地和跡地草地等類型。縣境森林覆蓋率達71%,森林面積43萬公頃,其中70%以上都是優質天然林,活立木蓄積量近4000萬立方米。解放后的50多年中,共為國家提供優質木材近2000萬立方米。經濟林木主要有茶葉、蠶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銀杏、杜仲等,成片面積達2萬余公頃,中藥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產品資源也十分豐富。縣境野生哺乳動物就有7目、23科、87種,其中珍稀哺乳動物1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被稱為“熊貓的故鄉”。近年來,縣已先后向國家提供44只熊貓,其中3只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英國、法國。
  水力資源
    縣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最大河流為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貫穿本縣157公里,其次有清漪江、奪補河等涪江支流15條、溪流428條。全縣流域控制面積6682平方公里(含松潘境內834平方公里),河網密度為0.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水量56億立方米(含過境客水8億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產水65億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產水31.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2萬千瓦,可開發量100萬千瓦,最優開發量40萬千瓦,目前僅開發1.7萬千瓦。
    發源于岷山主峰雪寶頂北坡的涪江由西北向東南縱貫全境,奪補河、平通河等大小430余條支流呈羽狀分布,深切于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中。涪江干流在縣境內全長157公里,流域面積5510平方公里,總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102萬KW,可開發量70萬KW。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奪補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條。其中,發源于王郎自然保護區的奪補河(又名火溪河)全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總落差2485米,河床平均比降23‰,平圴流量41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13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35萬KW,可開發量33萬KW。
  旅游資源
    平武屬國家級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范圍,又是九寨溝、黃龍寺的門戶,1987年被省政府定為對外開放縣,1997年規劃為全省40個旅游興縣的范圍。平武位于眾多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的中心,東接“太白故里”江油市,南鄰“大禹故鄉”北川縣,西連“人間瑤池”黃龍寺,北抵“童話世界”九寨溝。縣內有“報恩寺”、“王朗自然保護區”、“泗耳自然保護區”、“小河溝自然保護區”、“北山公園”、“龍池坪森林公園”、“白馬民族風情”等瀏覽景區。從成都起程,經綿陽、江油、平武到九寨、黃龍旅游,沿途景觀連串,被中外游客譽為“黃金旅程”。
  民族風情
    白馬民族風情:平武縣境內自古以來都是氐羌系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自然環境相對閉塞,遠古的氐羌遺裔至今仍生活在縣內的高山密林之中,保留著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風情。居住在縣境西北部奪補河流域和黃羊河流域的白馬人,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白馬人是一支十分獨特的民族,經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學術界現已基本認定,他們是古代氏族人的直系后裔。在解放初缺乏民族識別條件的情況下,他們被錯誤地認定為藏族,習慣上稱為白馬藏族。白馬人集中分布在摩天嶺兩側的平武縣、九寨溝縣和文縣三縣境內,總人口約1.5萬人。平武縣境內的白馬人主要分布在白馬、木座、木皮和黃羊關等四個藏族鄉,共計4000余人。白馬人自稱“貝”,有獨立的語言,沒有文字。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慣與相鄰而居的藏族、羌族均迥然不同。其經濟活動以農牧業為主,副業狩獵、采藥等。日常食物以燕麥、苦蕎、洋芋等雜糧為主,喜飲咂酒,吸蘭花煙,忌食狗肉。傳統住房為土墻板屋,日常生活以火塘為中心。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不與外族通婚,有入贅習俗,婚俗與漢人相近而略有區別。對死者一般實行屈肢土葬,亦有火葬與水葬。宗教信仰尚處于萬物有靈的原始狀態,崇拜自然,敬奉神山“白馬老爺”,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是跳“曹蓋”。白馬人的服飾極具特色,男裝為白色或青色右開襟長衫,系自制寬腰帶;女裝為白色或彩色長衫,下擺為百褶裙,上裝胸、肩、袖等處和下擺邊緣有彩色裝飾,胸佩魚骨牌,腰系自織彩色腰帶,并配以銅錢串;男女均戴自制盤形荷葉邊白色羊絨帽,頂插一支或數支白色公雞尾羽,作為本民族的標志。白馬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日常生活常以歌舞相伴,其“酒歌”和“圓圓舞”獨具特色,引人入勝。
    羌族風情:縣境南部平通河流域的羌族,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與北川境內的羌族同胞一起,被強制漢化以來,通過與漢族長期的相互融合,民族語言已基本丟失,生活習俗已基本與漢族相同,但仍保留了較多的民族習俗。他們仍然住吊腳樓,穿大腳褲,打黑綁腿,包青色或白色頭帕,束繡花圍裙,穿繡花鞋,仍然能歌善舞。平武縣境內的羌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平通河流域的鎖江、徐塘、平南三個羌族鄉境內。總人口約3.9萬人。
  風景名勝
    勅修報恩寺:位于縣城中部的勅修報恩寺,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宮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平武地方古代歷史、文化、宗教和藝術遺跡的典型代表。報恩寺由明代龍州宣撫司世襲土官僉事王璽、王鑒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余年歷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西向東,占地面積278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山門、鐘樓、天王殿、大悲殿、華嚴藏、大雄寶殿、碑亭、萬佛閣等主要建筑構成,所有建筑沿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宮布局設計,故有“深山宮殿”之稱。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貴楠木建成,規模宏大,布局和諧,結構謹嚴,建筑精美絕倫,特色濃郁,為國內所僅有,被中外建筑專家譽為“明初罕見之遺構”。寺內古木參天,氣象森嚴,飛檐凌空,金碧輝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華嚴藏中的轉輪經藏和泥塑蟠龍,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繪壁畫,都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珍品。
    蜀漢江油關:位于今天平武縣南壩鎮的三國歷史遺跡江油關,原名江油戍,系劉備入川以后,為防備曹操勢力越摩天嶺南下,于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軍事要塞。蜀漢后主炎興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將軍鄧艾兵出陰平邪徑,奇襲江油戍,蜀漢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長驅直入,攻陷成都,蜀漢滅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聞名。此后歷朝歷代,多在此設關戍守,或稱江油關,或稱涪水關,成為蜀北名關之一。同時,在南宋理宗寶祐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間,這里長期都是縣、郡、州治地,稱為古龍州,是涪江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江油關遺址附近,有牛心山、鳳翅山、叮當泉、明月渡等主要景點,以及李白讀書臺、李龍遷祠、玉虛觀、馬邈妻李氏故里碑、吳道子繪真武祖師像碑、宋徽宗書御筆手詔碑等名勝古跡。牛心山相傳為李唐王朝皇族遠祖李龍遷之墓,當年曾被武則天派人掘斷龍脈,李氏復國后,又多次派人填塞,流傳著許多神奇而浪漫的故事。
    王朗自然保護區與泗耳自然保護區:王朗自然保護區位于縣境西北角,與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區山水相依。1965年9月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建立,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區內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被稱為“熊貓的故鄉”。保護區面積3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50米,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區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特色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非常適合開展科學考察、叢林探險和原始森林觀光旅游。縣內與王朗自然保護區功能相同,風光相似的還有近年新建的泗耳自然保護區和小河溝自然保護區。泗耳自然保護區位于縣境西部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南麓,面積達750平方公里。區內雪峰剌天,高山環峙,河流湍急,峽谷幽深,天然草地成片,原始森林密布,飛泉懸瀑比比皆是,珍禽異獸時時出沒,自然風光原始粗獷,雄奇峻美,與以清新秀麗、典雅玲瓏見長的九寨、黃龍風光互為補充,相映成趣。
  建設發展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開明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原則,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苦干實干,堅持不懈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截止99年底,成都至九寨溝的環線平武地段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成了山嶺重丘三級標美油路167公里,成都至九寨的環線貫穿平武全境,縣鄉公路建設方興未艾,鄉鄉通公路的格局已經形成,現正著手村村通公路的工程。郵電通信也實現了通訊光纖化、數字化。全縣市話裝機容量11487門,已安裝8020門,電話普及率4%,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電話,使平武與外界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1994年,建成了全國第二批農村電氣化縣,1996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對舊城實施改造,現在已建成小春壩新區、舊城街道拓寬,城市面貌煥然一新。2000年,平武達到了省級的衛生縣城標準,并通過了綿陽市文明城市的驗收。
  在汶川地震中受災情況: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平武縣是屬于受災情況比較嚴重的一個縣,全縣25個鄉鎮全面受災,其中有三個鄉鎮(南壩鎮、平通鎮、水觀鄉)的受災嚴重程度很重。大部分房屋倒塌受損,道路受阻,通訊中斷。據平武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統計,截止5月18日17:00,地震災害已造成我縣人員傷亡34523人,其中死亡1536人,傷31943人,下落不明1039人。災害共造成我縣房屋倒塌135萬平方米,形成危房454萬平方米,輕微損毀373萬平方米。
  
全國與平武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彝良县| 汉源县| 中阳县| 体育| 关岭| 镇原县| 阿城市| 芮城县| 娱乐| 秭归县| 尚义县| 洛隆县| 山西省| 柯坪县| 丹寨县| 台中县| 虹口区| 蕉岭县| 南川市| 通海县| 兴义市| 长武县| 罗定市| 鹿邑县| 马鞍山市| 定日县| 勐海县| 田阳县| 扶沟县| 饶河县| 申扎县| 盐津县| 霍林郭勒市| 铜梁县| 东丽区| 广东省| 曲松县| 翼城县| 辰溪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