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綿陽三臺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北壩鎮 510722100 82km2  北壩鎮地處四川省三臺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四川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城市綿陽58公里,西離省會成都市153公里,東距重慶30……[詳細]
潼川鎮 510722101 82km2  潼川鎮地處三臺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本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城市綿陽58公里,西離省會成都153公里,東距重慶300公里,幅員……[詳細]
東塔鎮 510722102 41.1km2  三臺縣轄鎮。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51年建東山鄉,1958年改東山公社,1981年更名東塔公社,1983年置東塔鄉,1992年并入潼川鎮,1995年復……[詳細]
百頃鎮 510722103 31.33km2  " 【地理位置】 百頃鎮位于三臺縣東南部,距縣城11公里,復員面積31.33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6平方公里,涪江穿境而過,全長7公里。境內地形以……[詳細]
塔山鎮 510722104 84.88km2  " 塔山鎮位于綿陽市三臺縣東北部,是四川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鎮,綿陽市文明城鎮。治地距三臺縣城36公里,綿陽市41公里。全鎮幅員面積84.88平……[詳細]
柳池鎮 510722105 28km2  三臺縣轄鎮。1951年置柳池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并入塔山鎮,1995年復置柳池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28……[詳細]
龍樹鎮 510722106 81.52km2  " [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 龍樹鎮機關內設黨政辦、經濟辦、計生民政辦、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計生服務站等4個行政機構和2個事業機構,人員編制33人……[詳細]
石安鎮 510722107 64.83km2  "[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 石安鎮機關內設黨政辦、經濟辦、計生民政辦、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計生服務站等4個行政機構和2個事業機構,人員編制39人,其中……[詳細]
富順鎮 510722108 65.8km2  " 富順鎮位于三臺縣東北部,治地距縣城23公里。治地地理坐標北緯31o10′,東經105o11′。境內以深丘為主。2001年,全鎮幅員面積65.8平……[詳細]
三元鎮 510722109 70.4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三元鄉,1958年改三元公社,1968年更名東風公社,1983年改東風鄉,1989年置三元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1公里。面……[詳細]
秋林鎮 510722110 50.2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秋林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50.2平方公里,人口2.2萬。通……[詳細]
永新鎮 510722111 27.3km2  三臺縣轄鎮。1951年置永新鄉,1958年改永新公社,1983年設復置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1.1萬。成(都)南(江……[詳細]
新德鎮 510722112   新德鎮位于四川省三臺縣涪江東岸,與縣城隔江相望,距縣城8公里。新德鎮地理坐標北緯31',東經105'。東靠唐巴公路,南與縣城及北壩工業經濟開發區隔河相望……[詳細]
新生鎮 510722113 53km2  " 新生鎮位于三臺縣南端,距離縣城23公里,是通往魯班水庫、云臺觀和郪江漢暮群的必經之地,東與中新、樂加、景福三鎮鄉接壤,南與觀橋鎮相連,西與魯班……[詳細]
魯班鎮 510722114 60.24km2  "  魯班鎮地處三臺縣城南28公里,轄3個辦事處,3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231個經濟合作社,幅員60.24平方公里,人口3.6萬人,耕地2.6萬畝,……[詳細]
景福鎮 510722115 77.54km2  景福鎮治地位于縣城東南46公里,距射洪縣城28.2公里,北緯30o52’,東經105o10’。全鎮東接雙樂鄉、射洪縣金家鎮和鳳來鎮,西鄰觀橋鎮,南界紫河……[詳細]
紫河鎮 510722116 80.8km2  三臺縣轄鎮。1951年置兩河鄉,1958年改兩河公社,1981年更名紫河公社,1983年置紫河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80……[詳細]
安居鎮 510722117 43.7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安居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43.7平方公里,人口2.4萬。……[詳細]
觀橋鎮 510722118 77.25km2  " [簡況] 素有南路通衢之稱的觀橋鎮,位于三臺縣城南31公里處,三(臺)大(英)公路穿鎮而過,觀射、觀菊、觀郪、觀魯四條公路交匯于此,是去神秘古……[詳細]
郪江鎮 510722119 25.5km2  郪江鎮位于縣城南47公里處的郪江河畔,與中江縣隔河相望。東鄰建中鄉,南與中江縣交界,西連安居鎮,北界觀橋鎮。1992年9月建制調整設單列鎮,是年被四川省……[詳細]
中新鎮 510722120 37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中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中新公社,1983年置中新鄉,1987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37平……[詳細]
古井鎮 510722121   " 三臺縣古井鎮位于三臺縣城西面,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7公里,轄3個辦事處27個村256個社1個居委會,總人口近四萬。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也是……[詳細]
萬安鎮 510722122 28.3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萬安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28.3平方公里,人口1.6萬。凱……[詳細]
西平鎮 510722123 77.31km2  " 西平鎮,清康熙元年(1662)建寺廟,名盤龍寺。后漸具集市之規模,康熙十年興場,因寺內有一觀音像,名觀音場。清時鎮區內觀音場設星日鄉,建材驛設……[詳細]
八洞鎮 510722124 38.7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八洞鄉,1956年更名勝利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復置八洞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38.……[詳細]
凱河鎮 510722125 54km2  三臺縣轄鎮。縣蠶繭生產、生豬發展基地鎮。1951年置廟嘴鄉,1961年改公社,1967年更名凱河公社,1984年置凱河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詳細]
樂安鎮 510722126 61.5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設樂安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6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61.5平方公里,人口3.7萬。成(……[詳細]
建平鎮 510722127 49.8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玉皇鄉,1958年改和平公社,1984年置建平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49.8平方公里,人口3萬……[詳細]
前鋒鎮 510722128 23km2  三臺縣轄鎮。省蠶繭、柑橘基地鎮,1958年建蘇河公社,1983年置前鋒鄉,1992年并入建平鎮,1995年置前鋒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詳細]
建設鎮 510722129 37.5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黃連橋鄉,1947年改建民鄉,1955年更名建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9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涪江東岸,距……[詳細]
光輝鎮 510722130 34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會龍鄉,1958年更名光輝公社,1983年置光輝鄉,1992年并入建設鎮,1995年復置光輝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詳細]
中太鎮 510722131 58.7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中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8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58.7平方公里,人口2.7萬。綿……[詳細]
金石鎮 510722132 67.07km2  " 金石鎮位于三臺縣西北邊陲,距離縣城36公里,全鎮幅員面積67.07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0平方公里。轄3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197個經濟合……[詳細]
新魯鎮 510722133 57.09km2  "  四川省三臺縣新魯鎮位于三臺縣城西北部,地處淺丘,幅員57.09平方公里。鎮轄3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75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307……[詳細]
黎曙鎮 510722134 21km2  三臺縣轄鄉。1952年置黎曙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2萬。三(臺)德(陽)公路……[詳細]
劉營鎮 510722135 88.17km2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劉營鎮古稱“劉扎營”,又稱“劉家營”。相傳漢昭烈帝劉備入蜀,與劉璋相距,屯兵扎營于此,故得名。治地位于縣北面,距縣城20公里,北距綿陽……[詳細]
靈興鎮 510722136 22.9km2  三臺縣轄鎮。1932年置靈興鄉,1958年改靈興公社,1967年更名涪江公社,1981年復靈興公社,1983年復置靈興鄉,1992年建靈興鎮。位于縣境北……[詳細]
蘆溪鎮 510722137 94.85km2  " 【自然條件】 蘆溪鎮位于三臺北部,與綿陽涪城區豐谷鎮接壤,綿三公路與涪江河穿境而過,全鎮幅員面積94.85平方公里,場鎮面積4.5平方公里,轄……[詳細]
立新鎮 510722138 69.3km2  三臺縣轄鎮。1940年置新廟鄉,1950年更名新民鄉,1958年改新民公社,1981年更名立新公社,1983年置立新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詳細]
花園鎮 510722139 39.48km2   古涪城舊址、花園鎮,南朝梁武陵王天正二年(502)置始平縣,為郡治,西魏改為涪城縣,直至元朝初年并入縣。清末民初屬房日鄉。據傳此處有座花園,小溪從園中……[詳細]
永明鎮 510722140 56.9km2  三臺縣轄鎮。1950年置永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6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56.9平方公里,人口2.6萬。通……[詳細]
高堰鄉 510722200 26.9km2  全鎮幅員面積26.9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3平方公里。鄉鎮轄9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有土地面積2690公頃,耕地788公頃,人均占有土地1.12……[詳細]
忠孝鄉 510722201 58.7km2  三臺縣轄鄉。1940年置忠孝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東升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并入塔山鎮,1995年復置忠孝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詳細]
雙勝鄉 510722202 44.7km2  三臺縣轄鄉。1951年置雙龍鄉,1958年改雙龍公社,1981年更名雙勝公社,1983年置雙勝鄉,1992年并入龍樹鎮,1995年復置雙勝鄉。位于縣境北……[詳細]
金鼓鄉 510722203 43.4km2  "  金鼓鄉位于三臺縣城東北方,距縣城30余公里,幅員面積43.4平方公里,與富順、三元、忠孝、高堰、塔山、石安接壤,轄12個行政村 ,1個居委會,總……[詳細]
斷石鄉 510722204 45.5km2  三臺縣轄鄉。1940年置斷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45.5平方公里,人口2.6萬。三(臺)蓬(溪)公路……[詳細]
玉林鄉 510722205 24.8km2   全鄉總面積24.8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3平方公里。鄉轄9個行政村,耕地634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78畝。綠豆河橫穿全境,全長12公里。旅游景點1個……[詳細]
樂加鄉 510722206 29.2km2  三臺縣轄鄉。1940年置樂加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29.2平方公里,人口1.7萬。轄白果、來福、天府……[詳細]
曙光鄉 510722207 19.84km2   曙光鄉地處三臺縣南路,距縣城28公里,面積19.84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1.23萬人,35……[詳細]
建中鄉 510722208 52.8km2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建中鄉原名下觀音橋,治地位于縣城南54公里,居三臺、大英、中江、射洪4縣交界處。與紫河鎮接壤,南與大英象山鎮、中江萬福相依,西與郪江鎮……[詳細]
寶泉鄉 510722209 22.67km2  "  寶泉鄉位于三臺縣南路,全鄉總面積22.67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3平方公里。鄉轄7個行政村,76個生產合作社。有土地面積600公頃,耕地面積436……[詳細]
廣利鄉 510722210 22.7km2  全鄉總面積22.7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4平方公里。鄉轄9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有土地面積3405公頃,耕地497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7畝。植……[詳細]
協和鄉 510722211 25.2km2   全鄉總面積25.2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5平方公里。鄉轄10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有土地面積2521.2公頃,耕地666.8公頃,人均占有土地……[詳細]
雙樂鄉 510722212 21km2  三臺縣轄鄉。1952年置義隆鄉,1956年更名雙樂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并入景福鎮,1995年復置雙樂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詳細]
菊河鄉 510722213 24.88km2  "  【基本情況】 菊河鄉位于三臺縣西南部,場鎮距縣城45公里,幅員24.8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 個居委會,102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11622……[詳細]
幸福鄉 510722214 25.2km2  三臺縣轄鄉。1951年置龍橋鄉,1956年更名幸福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下新鄉 510722215 8.6km2  三臺縣轄鄉。1940年置下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下新鄉,1992年并入古井鎮,1995年復置下新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詳細]
進都鄉 510722216 13.2km2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進都鄉幅員面積13.2平方公里,場鎮面積0.5平方公里。鄉轄6個行政村。有土地面積500公頃,耕地470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95畝……[詳細]
上新鄉 510722217 23.8km2  上新鄉地處三臺縣西南邊陲,東與古井鎮、幸福鄉相依,南與中江縣柏樹鄉交界,西與凱河鎮毗鄰,北與萬安鎮接壤。  上新鄉地處三臺縣西南邊陲,東與古井鎮、幸福……[詳細]
老馬鄉 510722218 26km2  三臺縣轄鄉。1940年置老馬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紅衛公社,1981年復名老馬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2……[詳細]
里程鄉 510722219 23.8km2  三臺縣轄鄉。1952年置聯盟鄉,1955年撤銷,1961年建里程公社,1983年改里程鄉,1992年并入劉營鎮,1995年復置里程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詳細]
爭勝鄉 510722220 20km2  爭勝鄉位于三臺縣城北20公里,涪江從西側劉國,永河堰從北至南縱貫全境。東與先鋒接壤,南連新德鎮,北靠里程鄉,西與涪江河心為界與靈興、劉營兩鎮毗鄰。全鄉幅……[詳細]
云同鄉 510722221 22.75km2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云同鄉全鄉總面積22.75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平方公里。鄉轄8個行政村,場鎮居民委員會1個。有土地面積2066公頃,耕地945公頃,……[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臺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672米。
    三臺縣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最高氣溫39.9℃,最低氣溫-15℃,年平均氣溫16.7℃,日照1376小時,無霜期283天,降水量882-1134毫米,空氣相對濕度79%。縣城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
    三臺縣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丘陵面積占94.39%,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23萬,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     省道成(都)南(江)、綿(陽)重(慶)高等級公路交匯于縣城,自古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
    縣城北臨中國科技城綿陽市60公里,西距離成都150公里,東距重慶300多公里,是四川省2010年規劃建設的十大重點中等城市之一,已爭創為全國綜合治理和雙擁模范縣,科技、文化、體育工作先進縣,省文明和衛生縣城,是四川省丘區經濟試點縣。2009年1月20日,正式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三臺縣全縣有四大土類,十二個金屬,以紫色土、水稻土為主,質地壤土占75.3%,PH值7.0-8.4,各類土壤宜種性廣,有木本植物260多種,草本植物69種,動物198種,森林覆蓋率28.6%,地表水極其豐沛,有涪、凱、梓、郪四江,水能蘊藏量27萬千瓦,可供開發17.3萬千瓦,已開發13萬千瓦,涪江縣內流程70.65公里,年平均流量395立方米每秒,凱江縣內流程45.35公里,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每秒,涪凱兩江達到《國家地面水》GB3838-2002三類水域水質標準,全年水溫變化情況是:枯水期17.1-18.5℃,豐水期29-31.5℃,平水期15.5-18.1℃,有人民渠、武引渠、百里渠等人工水渠,形成了團結湖、魯班湖、永和埝、大圍埝五大自然灌溉體系,蓄水量4億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44.63萬畝,三臺縣大氣環境達國標,屬免檢對象,已探明的鵬潤土、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極具規模開采價值。
  三 臺 縣 情(08年五月更新)
    
    三臺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鄰綿陽,南連射洪,西靠中江,東接鹽亭。省道綿(陽)渝(重慶)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橫貫全境。
    三臺是四川19個百萬人口丘陵大縣之一,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轄63個鎮鄉(其中鎮41個、鄉22個)、936個村。全縣總人口150萬,居全省第三位,占綿陽市的28%,其中城鎮人口25萬,農業人口123萬。耕地面積118.6萬畝。縣城位于潼川、北壩兩鎮,城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
    三臺歷史悠久。自西漢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設廣漢郡郪縣始,隋唐為梓州,宋、元、明為潼川府,清置三臺縣,至今已歷2200多年。古老的三臺在唐與成都齊名,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詩圣杜甫于唐玄宗寶應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臺,歷一年零八個月,創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詩篇。1938年3月至1946年8月,東北大學內遷三臺,播下民主進步科學文明種子,培養了大批人才。縣境內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最負盛名的有先秦時期古郪國遺址、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的郪江漢墓、四川第二大道觀云臺觀、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梓州杜甫草堂、川中最大人工湖魯班湖,還有大佛寺、琴泉寺、靈峰寺,與縣城相連的鳳凰山森林公園、東山公園、小明湖、靈興崖墓等歷史、人文景點。
    2007年,三臺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四川省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之一,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圍繞農業抓工業,依托工業建基地”的思路,大力實施“開放立縣、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發展戰略,突出抓好“發展工業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三臺”三大重點,實現了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人均GDP達到7402元,比上年增長15.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05億元,比上年增長36.69%,規模工業增加值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完成財政總收入(全口徑)3.31億元,比上年增長30.47%,其中一般預算總收入2.95億元,比上年增長28.6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6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實現旅游收入5.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2.9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988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6元,比上年增加603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創近年來的新高。年內獲得十大“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全國金融生態縣”、首批“四川省文明縣城”、“省級平安示范縣”、“四川省三農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榮譽。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三臺縣大力實施“工業百億”工程,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全力打造“紡織絲綢、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和機械制造”四大支柱產業。2007年,四大支柱產業全年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48.7%,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87%。“紡織絲綢”產業已被納入綿陽市產業發展規劃。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8戶,總數達到79戶,新增產值過億元企業5戶,總數達到12戶。工業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納稅過百萬工業企業達22戶,新增6戶。工業企業累計完成技改投資5.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充分利用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和四大支柱產業的集聚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和出口企業培育力度,全年共引進縣以外項目33個,新引進和增資項目合計到位資金14.23億元,增長64.9%,到位外資563萬美元,增長37.7%,培育有出口實績企業達19戶,實現外貿出口2007萬美元。全縣民營企業達861戶,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4.34億元,增長20.2%,民營工業增加值12.63億元,增長33.4%。
    “三農”工作實現新突破。2007年,三臺縣實現農業總產值52.19億元,增長10%,增加值35.7億元,增長5.4%。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91.53萬畝,實現糧食總產73.86萬噸,同比增長14.6%。全縣糧食總產、人均占有量和加工轉化商品率均創歷史最高記錄,榮獲十大“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加快建設優質糧油、生豬、小家禽、蠶繭、油橄欖、中藥材等農產品基地,全年生豬出欄200萬頭,小家禽出欄2500萬只,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2.4%,為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345元。產繭250萬公斤。大宗農副產品產量和農業的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和保持全省前三名,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全年新增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總數達到42家。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經濟組織的帶動下,“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快速發展,涪城麥冬、嶄山米棗、建設油橄欖等一大批特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品牌效益不斷提升,被成功譽名為“中國米棗之鄉”。充分發揮5個駐外勞務辦作用,全年輸出勞動力45萬人,其中向縣外輸出35.7萬人,組織化輸出11.32萬人,勞務創收28.5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2298元。
    城鄉經濟和第三產業更加繁榮。2007年,縣城出口干道、西城區、銀杏路、解放街改造全面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形象大力提升。以開展“清潔農村大行動”為契機,輻射帶動和吸納農村人口的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共發展集鎮建房586戶,建農房2900余戶,拉動建房投資約4.9億元。全年建設通鄉油路(水泥路)35公里,村道公路394公里,農村客運站10個、招呼站143個,農村客運通車率達68%。古郪國旅游風景區項目邁出了實質性步伐,鄉村旅游上檔升級和品牌建設全面推進,全縣農家樂總數已達到183家,各景區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84.3萬人次,增長27.8%,實現旅游收入5.48億元,增長32%。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2億元,同比增長17.9%。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并成功獲得“全國金融生態縣”稱號。
    社會事業實現全面協調發展。小學、初中教育質量穩步上升,高考再創輝煌,大學本科文考硬上線突破4000人大關,上線率達55%,居全省各縣第一,鞏固了我縣教育在全省的領先地位。采用“國有民辦公助”的方式,縣職教中心實現公司托管經營。成功舉辦了三臺縣第六屆運動會。廣播電視事業完成自然村通有線電視150 個,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25.5萬戶,名列全省、全市第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參合農民受益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7‰。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文明縣城”。
    社會和諧程度不斷提高。抓住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群眾工作試點縣的契機,積極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試點。構建起了“縣委負責,政府實施,部門聯動,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群眾工作大格局。投入惠民行動資金4億余元,全面完成了十大項92子項惠民任務。城鎮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實現了雙覆蓋,農村五保、城市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在全縣形成整體聯動人防網絡和覆蓋城鄉的科技防范網絡,成功創建為省級“平安示范縣”。把扶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精心組織,探索出了產業扶貧、項目扶貧、政策扶貧等一系列脫貧新舉措,初步形成了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全面超額完成了市上下達的三年扶貧攻堅任務。
    2008年,是三臺抓住擴權強縣試點機遇,實現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一年。在中央、省、市的領導下,三臺縣將牢牢把握省委“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立足縣情,更加注重產業互動、城鄉統籌、資源整合、環境提升,加速推進現代農業、工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全民創業、民生工程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力爭實現GDP總值101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億元,增長3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2億元,增長38.2%,民營經濟增加值54億元,增長22%,民營工業經濟增加值16.05億元,增長27%,財政總收入4.14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200元,使三臺經濟社會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和較高發展水平。
  三臺農業資源
    三臺有耕地面積124.5萬畝,林地119.68萬畝,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一、二型水庫98座,可養魚總水面7萬多畝,宜于發展糧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麥冬之鄉,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列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標準。年產小麥15.67萬噸,大麥2萬噸、花生和油菜籽9.47萬噸、玉米17萬噸、紅薯11萬噸、棉花1.26萬噸、水果5.82萬噸、水產品1.1萬噸、麥冬6000噸、蠶繭420萬公斤、原竹20萬噸,年出欄生豬186彎頭、家禽2180萬只,胡蘿卜、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種繁多,種植面積較大,并可根據需要調整種養結構,擴大種植面積和產量。這些農副產品,為大規模工業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質、穩定的原材料。
  三臺--“中國米棗之鄉”
    2007年12月8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命名三臺縣為“中國米棗之鄉”。
    三臺縣永新鎮嶄山村種植米棗已經有200多年歷史,嶄山米棗因具有“皮薄肉嫩,入口化渣,酸甜適中,滋陰補腎,健脾開胃”等特點,已成為享譽川內外的優質水果。截至目前,全縣米棗面積達到了20000余畝,產量達到1300萬公斤,當地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嶄山米棗產業帶已初具規模。
  三臺“涪城麥冬”
    涪城麥冬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之一,含有增強人體免疫機能的多糖、氨基酸等具有抗心肌缺血、血栓形成,耐缺氧、抗衰老,降血糖等藥理作用,因此麥冬的醫療、保健功效受到西歐、北非和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地區的青睞。三臺縣的“涪城麥冬”主要集中在涪江流域以花園鎮為中心的九個鎮鄉,已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截止2007年,三天縣麥冬種植農戶大約有1.5萬戶,麥冬種植面積2萬余畝,年產量達5000余噸,產值超過1.2億元。
    2004年,麥冬生產開發、加工技術成為國家五部委和四川省重大科技公關項目,被國家列為《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和《中藥種植規法GAP、生產技術操作規法SOP基地建設項目》。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06年第73號公告,批準三臺縣“涪城麥冬”實施地理標志保護。
    三臺工業及優勢產業 三臺現已初步形成了紡織絲綢、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機械制造四大產業集群。這些產業和產業集群縱向和橫向延伸配套空間很大。臺虎鉗、扳手、車圈、水泵、-、棉紗、絲綢、生活用紙、水晶電子等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遠銷西歐、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臺旅游資源
    三臺歷史悠久,古稱梓州,歷為州、府、路治所。縣城在唐宋時與成都齊名,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
    三臺自古就是蜀中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昔日六景,聞名遐邇,今日名勝,獨具特色。工部草堂、東林晚鐘、奎閣迎輝、三臺滴翠、琴泉余韻、蟠龍大佛、典雅靈峰享譽巴蜀。先秦時期的古.郪國遺址和妻江漢墓、靈興崖墓神秘而悠遠,四川第二大道教勝地云臺觀雖歷經百年滄桑,仍保存完好;而今,雄偉壯麗的魯班湖主壩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湖面水天一色,美不勝收,被稱為“小西湖”的團結水庫,波平如鏡,千嬌百媚,淡妝濃抹總相宜。經過多年的著力打造,形成了“漢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鄉村旅游文化”、“生態旅游文化”五大品牌優勢,神秘的古妻阝國、仙境云臺觀、生態魯班湖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三臺教育
    三臺是一個教育大縣,現有國家級示范普通高中一所,省級示范普通高中2所,每年高考上線率在57%左右;初中和小學教育協調發展,教學質量和水平堪稱一流。
    三臺的初中教育特別值得一提,每年為全市高中輸送了大量優秀學生,特別是初中教師,更是兢兢業業。教學水平一流,三臺教育的輝煌他們功不可沒。
    三臺有3所職業高中,1所民辦職業中專、1所電大,開設有紡織、機械、汽車維修等30多個專業,在籍生達7200余人,每年畢業生在全國各地就業率達98%以上。
  三臺基礎設施
    三臺是川西北交通樞紐,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通車的三(臺)大(英)路、三(臺)綿(陽)路、三(臺)射(洪)路、三(臺)中(江)路、三(臺)鹽(亭)路均為一、二級公路,并與成(都)綿(陽)、綿(陽)廣(元)高速公路相連,綿(陽)重(慶)高速公路將于近期開工建設,并從縣城通過,鎮鄉公路四通八達。
    三臺歷為川西北物資中藥集散地,武昌館、鳳凰山、西門、北門大型批發市場和各鎮鄉集市,形成了開放式新型物流體系。梓州國際酒店,三臺大酒店等眾多星級酒店遍布縣城,正在興建的濱江半島假日酒店將是全縣檔次最高,設施最全,服務最優的大酒店。
    縣城新老街道寬敞整潔,空氣質量優良,城市綠化率達27%,人居環境優越。
全國與三臺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城县| 沧州市| 汉源县| 信丰县| 定陶县| 通化市| 且末县| 博兴县| 长春市| 巩留县| 洪江市| 阳曲县| 无棣县| 华阴市| 襄汾县| 桂阳县| 赫章县| 苗栗县| 岢岚县| 句容市| 怀远县| 红安县| 洪雅县| 马尔康县| 桑日县| 革吉县| 贡觉县| 宁南县| 江北区| 当阳市| 台前县| 安丘市| 锦州市| 罗城| 灵石县| 建水县| 泗水县| 南郑县| 通许县| 井陉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