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前COO黃若:傳統企業涉足電商 不要自建B2C
1、傳統企業做電商的"DNA"
"今天我依然不建議傳統企業自己做電子商務網站。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DNA,要想改變這種DNA非常的困難。雖然都是把產品賣給終端消費者,但是經驗思維卻完全不一樣,當初我用了一個比喻,傳統企業和電商企業就是陸軍和空軍的區別,想要到彼此的領地打仗非常難。"
2、傳統企業做電商的所要具備的三個心態:
傳統企業做電商需具備三個心態:一是要有歸零的心態,并且要從網購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思考問題;二是要把做電商當做一次創業,適宜采用新團隊。雖然從外面請人過來做電商,失敗的可能性更高;第三,把電商當做一次投資行為,賦予它早起成長的自主空間,不要以上來就干預太多。
3、傳統企業做電商的前期不要考慮嫁接傳統資源:
傳統企業做電商習慣從我有什么(資源)出發,很少從市場需要什么開始。曾經有一家中國非常大的傳統企業和我說想做電商,一開口就說在中國有3000多家線下店,品牌認知度在行業排第二。我直接告訴他,那就不要做電商了。用他們原來在傳統銷售過程中形式的思維來運作電商,根本不去思考線上客戶的需求點,這樣的嘗試難以成功。
4、建議傳統制造企業進入電子商務,不要自建B2C,而是選擇入駐電商平臺:
"自建B2C網站很難做到足夠的客流支撐。電子商務有句行話叫做thewinnertakes即贏家通吃。這是因為網上沒有地域上的制約,所以在每個領域和每個品類,最多也就2-3家能夠發展存活下去。"
"對于傳統企業有利的機會:現有的幾家有些規模的B2C網站,都在做平臺開發,都想極力的邀請商家入駐。傳統企業通過借助現有成熟的網絡平臺,傳統企業可以集中精力做營銷,服務和物流配送,這是他們本來的強勢所在。"
5、傳統企業做電商要注意"提袋率":
"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網站最大的價值其實不僅僅在于你能買多少東西,電子商務這個行業有其特點,就是提袋率,是1%到2%之間,高到3%,低到0.5%。提袋率是2%的話,那就意味著電子商務看成企業品牌,產品形象的推廣平臺,這個推廣平臺是免費的。"
6、"電商只是個媒介"即渠道:
"我見過零售業從批發市場走到連鎖超市再走到專賣店的過程,所以我認為在線上也一定會經歷從集市到商城,到小而專的品類專賣店,最后到品牌專營店,這個過程是一定的。"所以也不能簡單的說電子商務的優勢一定超越地面零售。每個媒介都有其優點與缺點,電商只是其中一個媒介。”
7、電子商務的"新機會在垂直、服務、移動":
"電子商務市場遠遠沒有到飽和狀態的地步,更多的機會一是來自于垂直類的東西,尤其是做自己品牌的垂直類東西","從最宏觀的層面來講,電子商務的產生對坐產品品牌是個很好的機會,產品品牌最困難的一點就是品牌營銷。傳統的品牌營銷必須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做,一個店一個店的開,時間是很漫長的,而互聯網大大的壓縮了這個時間,我可能在兩年之內就闖出一個全新的商品品牌來。"
"電商行業的另一個投資機會是提供配套的服務,這個方面現在是嚴重滯后的。""callcenter、CRM,專門處理這種售后服務和產品維護的。"
"移動的機會很多。我習慣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銷售的未來趨勢。八零后是鍵盤的年代,九零后是兩個拇指的年代。我幾個孩子都是九零后,他們現在都不怎么用電腦了。每天十幾個小時都是用iphone上網。做零售一定要跟著客戶的需求走,顧客在哪里機會就在那里,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電子一定是下一步。"
8、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行業的影響
電子商務讓"傳統零售業面臨著整個顧客群體被切斷。5年前我們進入百貨公司,我觀察到的顧客平均大約30,現在我再進百貨公司,讓我注意到,這個顧客的年齡,平均年齡可能是34歲或者是35歲"這是很可怕的。
我給傳統零售業還有個忠告是:不要輕易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如果一定要做:傳統零售千萬不要認為"我有多少多少商品,我有多大多大的采購實力,我有多少多少的門店覆蓋,我來做電子商務肯定比那幾個小年輕更有優勢。恭喜你,你已經離失敗不遠了;不能真正的從零開始在,這是傳統零售做電商的最大障礙",做電商"一定要請專業人士"
- 5-5·福田圖雅諾&奧鈴冷鏈行業定制改裝大賽啟動 圖雅諾首秀獲贊
- 1-30·長久物流與優特埃國際物流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1-22·如風達:用品質重塑物流服務新體驗
- 1-13·如風達李紅義:顛覆,從這里開始
- 10-16·興長信達專訪:企業電商亟需全新的物流管理系統
- 10-16·專訪阿里集團主席馬云:電商、物流、金融鐵三角缺一不可
- 6-5·天津快遞業崛起助推服務業發展
- 5-21·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
- 5-20·華南城張修全:致力建設世界級的商貿物流平臺
- 5-20·當當網前COO黃若:傳統企業涉足電商 不要自建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