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發展的“速”與“效” 謀局向國際出發
新時代需求賦予快遞業新的時代使命,伴隨快遞業的市場主體、業務模式、配送方式等的不斷創新,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也對快遞服務提出新的要求。
縱觀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十幾年,其發展速度和規模量級可謂驚艷了整個世界。2006年全國首次快遞業統計調查顯示,當年快遞業完成業務量10.6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99.7億元。時隔10年,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達到400.6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957.1億元。40倍的業務量井噴和17倍的業務收入增長書寫了快遞行業“黑馬”的神話。可以預期,快遞業仍將持續年均百億件的業務增量突破和快遞收入年均千億元的增長空間。
快遞發展的“速”與“效”
從快遞業務結構來看,國內同城、國內異地、國際及港澳臺三類業務量的占比分別從2006年的28.5%、61.5%、10%到2017年的23.1%、74.8%、2.1%,三類業務收入占比分別從2006年的9.0%、49.2%、39.7%到2017年的14.8%、50.7%、10.7%。整體上,國內市場業務量90%以上的份額貢獻了業務收入六成多的來源,市場蛋糕劃分的“二八”法則在快遞業的分化更加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快遞業務構成具備向附加值溢出方向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也預示著快遞業存在潛在市場挖掘空間。
此外,立足國際坐標,快遞業務量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展望資本市場,民營快遞企業接連上市,并通過“快遞+”戰略積極配合多元化業務需求,使得快遞業的資本市場動態更加精彩紛呈;聚焦科技創新,伴隨日均1億件包裹時代的到來,無論是菜鳥前置倉還是京東的“亞洲一號”,或是“雙11”預售進行的倉配提前分解,無一不是利用技術來化解短期內井噴的配送服務需求。同時,業務運營層面的自動分揀設備、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爭先亮相,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展示片中,驚艷亮相的無人分揀中心更加彰顯了科技的魅力所在。
快遞幕后的冷思考
備受關注的快遞業詮釋著行業發展承載的國家使命和社會擔當。一方面,從國務院一號文賦予快遞業的責任,到推進供應鏈創新、快遞業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等指導意見的出臺,再到綠色包裝、新能源物流車等快遞業發展細分領域的聚焦,乃至高度吸引眼球的《快遞暫行條例》的發布實施,都是對快遞業發展日益規范寄予厚望的體現;另一方面,快遞業務領域從依托電商平臺渠道的網購消費配送,到餐飲外賣的即時配送服務,再到新零售潮流下O2O模式引爆的各種“極速達”服務,無一不是在“時效”上體現快遞服務升級。快遞已經和人們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更被喻為“百姓開門第七件事”。
但在共享快遞業發展帶來成果時,還需冷靜謹慎地認清快遞業存在的短板。如,井噴的業務量帶來的“快遞垃圾”該何去何從?人口紅利的退卻與“最后100米”的派送難題如何平衡?深陷價格戰的快遞企業間的競爭如何緩和……
諸如此類的問題正是快遞業需要正視的現實,迎難而上、揚長避短,才能最終實現快遞業的發展由“拼量”轉向“提質”,管理模式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型,以更好地應對國內外市場考驗和用戶體驗。
新時代 新使命 新征程
展望未來,快遞業還需極謀局、主動擔當,為行業發展升級助力。
首先,融入國家戰略,提升服務水平。在國家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戰略的導向下,多家快遞企業大力發揮“快遞+電商”的平臺優勢,搭建農產品包裝、銷售、運輸等“一條龍”服務保障體系,由此產生的數十萬件快遞包裹實實在在將城鄉的資源配置對接起來,實現快遞業務增量市場培育,同時形成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通道的“雙贏”局面,這也正是快遞業履行社會責任和行業使命的真實寫照。
其次,開展模式創新,集約提升效率。市場需求的驅動是推進模式創新的源動力,快遞業發展當前面臨的諸多困境的化解,都需要從經營思路轉變和發展模式創新中尋找突破。比如針對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場地、人工、運能等成本的高企,當前正在嘗試的操作前置模式—即“二級倉+門店”的布局,既能發揮規模化效應,壓縮操作成本,化解末端經營的場地壓力,又能助力實現經營場所下沉以及貼合用戶需求。而在三四線城市和縣、鄉、鎮方興未艾的“共同配送”模式,同樣代表用戶分散、區域廣闊場景下配送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第三,對接消費升級,拓展服務鏈條。快遞業需要將配送服務能力上下延伸到倉儲管理、庫存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在產業融合層面,勇于突破零售業服務對接的界面,向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領域延伸,體現出“大物流”的格局。在消費升級層面,需要響應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加快構建個性化、專業化、差異化配送服務體系,開拓冷鏈生鮮配送業務,以客戶最終需求為導向,提供精準化、專業化、品質化的配送服務。
最后,加強能力建設,參與國際競爭。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關鍵節點上,借助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東風”,快遞業發展須具備相應的國際視野,挖掘國際業務合作需求。針對跨境電商、國際寄遞等需求,聚焦商品類型、消費場景、服務對象等要素的多元化特征,形成更加豐富的產品細分,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體驗,進而提升行業的附加值,培育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當前快遞業正在經歷市場、價格、科技、創新等元素比拼,并將這些元素作為新一輪競爭的變量輸入,最終成為快遞業提質增效、版本升級的有益助力。因此,新的發展征程才剛剛開啟。
- 4-14· 從發展聯通到需求互通再到資源融通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
- 4-14· 為農業發展鋪就“鋼鐵糧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0· 鐵路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鐵路發展新藍圖:鑄就強國動脈,引領未來出行
- 1-20· 鐵路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騰飛的強大引擎
- 1-13· 從發展答卷看“活力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