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服務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
“沒有什么壞心情是拆快遞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拆兩個……”這應該是很多網購一族的共同心聲。隨著近些年網購熱潮的興盛,快遞行業服務目前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0.6億件,是2007年的33.4倍,十年間每年年均增長達到42%。
但是,在快遞行業快速增長甚至有些“野蠻生長”的背后,一系列相關問題或者說行業發展“痛點”也愈加凸顯,比如快遞服務質量問題,諸如野蠻分揀、“雙11”快遞擁堵變“慢遞”等;快遞信息安全問題,諸如快遞丟失、快遞信息泄露等。針對這些問題和“痛點”,國務院近日專門發布了《快遞暫行條例》,針對快遞行業現存的問題以及相關“痛點”做了詳細、具體的規定與要求。
《快遞暫行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行業的行政法規,從制度層面奠定了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正式步入了一個有法可依的新時代,無論是對于快遞行業的從業者還是廣大的快遞服務的消費者,都是一件重大利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消費者寄快遞、快遞員送快遞、快遞企業發快遞等都有了法律層面的“保護”與“約束”,必定對于整個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已經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新增就業20萬人,對全球包裹快遞量的增長貢獻率超過了50%。我國已經有7家快遞企業陸續上市,形成了7家年收入超過300億元的企業集團。快遞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全國建成上百個智能化分撥中心,投入運行的智能快件箱突破20萬組,主要品牌快遞企業的電子運單普及率提升至80%,新能源運輸車保有量突破7000輛。隨著我國快遞投遞速度越來越快,“有一種自豪叫中國快遞”已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心聲。
自豪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快遞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制度層面的現實問題,快遞車輛通行難,快件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薄弱,末端網點法律地位不明晰,快遞加盟等經營秩序需進一步規范,有關服務規則不夠明確,寄遞渠道安全壓力較大,亟須制定行政法規予以規范和保障。隨著《快遞暫行條例》的出爐和即將“上崗”,從法規制度層面解決快遞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這將會給行業改革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縱觀整個《快遞暫行條例》,共8章48條,內容豐富、實用,對經營、使用、監督管理快遞業務作出了規范與保障,是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從業人員和用戶應當遵守的行為規則。應該說,《快遞暫行條例》的制度安排在許多方面實現了突破和創新,有些突破可以說是歷史性的。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當屬快遞服務和快遞安全方面,前者關系到行業服務質量水平的提升,后者關系到每位快遞郵寄者的自身安全。一直以來這兩方面都是快遞行業發展引發爭議和熱議的地方,針對之前曾經出現的問題,此次《快遞暫行條例》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規定,比如針對快件延誤、丟失誰來賠的問題,規定“由于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使得用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用戶均可以向快遞企業提出索賠要求”;針對節日突然打烊怎么辦的問題,規定“快遞企業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針對泄露、出售信息如何罰的問題,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等等。
《快遞暫行條例》的出臺,意味著今后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有法可依,但是這只是解決了法規制度建設層面的問題,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這就要求無論是快遞服務的提供者還是享用者,首先都應當遵守條例提出的一系列行為規則與規范,尤其是行業從業者,更應當將其視為從業的“準繩”與“戒律”,自覺去遵守和遵從,主動改正以前存在的違法行為,從新規實施之日起進入新的時代。同時,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也就是快遞服務的享用者,也要明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勇于對那些違反新規的“舊行為”“舊方式”說“不”,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更需要新規的執行者和行業監管者依法進行監督和管理,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共同推動我國快遞行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24· 從服務升級看鐵路高質量發展密碼
- 3-3· 鐵路服務升級,助力旅客美好出行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6· 鐵路服務新舉措,繪就美好出行新圖景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21· 服務跟著市場,展現旅游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