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評丨領跑的快遞業呼喚領先的治理方案
在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重點”介紹了我國快遞業發展情況。他表示,我國快遞業已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過去十年年均增長42%,過去五年年均增長47%。去年一年的快遞量達400億件,超出美國、日本和歐盟快遞量總和,在全球850億件快遞中占比超過40%。
這無疑是一項驕人的成就,從全球看,一騎絕塵的中國快遞業,以驚人速度將全球快遞業提升到一個嶄新的規模與境界;從國內看,快遞業的迅速崛起,為經濟社會注入了新鮮活力,也明顯提高了人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全球領先固然可喜,但也須看到,領先自有領先的“難處”。長期以來,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外延式增長,更多地表現為規模和體量上的“膨脹”,總體上還處于一種比較粗放的狀態。其間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由于發展速度太快,往往無力及時拿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即便隨著這一行業的演進,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諸如快遞暫行條例這樣的“頂層設計”,但落實起來還需做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
遙遙領先還會帶來另一個“難處”。作為電子商務的“標配”,快遞業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嶄新的業態。而且,隨著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不斷融合,這個行業正呈現出一種日新月異的狀態。對于這樣一種“新生事物”,在國際上沒有先進國家的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有鑒于此,我國快遞業治理注定要經歷一段“摸著石頭過河”的時期。
時至現在,我們摸到的“石頭”已有不少。馬軍勝就談到了我國快遞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末端設施的配套問題、最后一公里跨境網購通道建設問題、快遞包裝物處理的問題以及快遞渠道安全的問題。仔細考量一下,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是有區別的,前兩個問題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一些,后兩個問題則要復雜得多棘手得多。比如快遞包裝引發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不僅需要包括商家、電商平臺、消費者以及相關部門的共識共治,更亟待包裝材料、包裝技術以及管控模式上的創新與突破。快遞渠道安全問題就更加復雜,不僅需要隱秘快遞面單這樣的技術創新,更需要社會誠信體系以及個人信息安全體系上的配套與支撐。
看似快遞領域的問題,解決起來涉及到方方面面,全球領先的位置,又決定了問題的解決沒有先例可循。解決國內快遞業發展的難題,顯然不僅僅事關我國快遞業的發展質量,更關系到處于領先位置的中國快遞業能否為全球快遞業提供可以借鑒的中國方案。當然也不只是快遞業,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運用中國智慧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1-7· 從衛生治理到健康管理 上海持續提升市民健康獲得感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