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快遞單來了 但信息“裸奔”的風險尚未解除
“雙十一”臨近,新一波快遞配送高峰即將到來,清楚寫明收件人姓名、手機號碼和具體住址的快遞面單是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之一。但這一現狀或將得到改變:今年以來,順豐、京東等多家快遞企業陸續推出隱藏寄收件人姓名及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的“隱私面單”,快遞員通過掃描即可獲得完整配送信息。
快遞行業作為信息采集的重要源頭,一直是信息泄露的高危領域。網購達人要想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得不隨手撕毀、涂抹寫明個人信息的快遞單。通過掃描加密隱藏關鍵信息并沒有多少技術門檻,但卻大大降低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技術門檻的建立,必然提升企業的成本。員工培訓、掃描設備、面單升級都是隱私面單的核心增量成本。快遞和外賣派送一樣,是典型的“效率為王”型行業,企業和員工收益都與訂單數量掛鉤。掃描派單在前期的分類整理和后期的精準派送上增加了時間成本,因此很多快遞員依然延續傳統方式,在隱私面單上手寫信息以提升派送效率。畢竟對他們而言,流程的增加,意味著收入的減少。
長此以往,為消化掉新增成本,企業將會選擇將這一部分消耗加成在物流價格上。臨近“雙十一”,快遞行業也的確在這段時間完成了一輪漲價。消費者對此應該有基本的預期——要想隱私得到保護,就得付出相應的購買成本。
當然,隱私面單的功效不能夸大,人工收集快遞單上裸露的信息頂多是小概率的盜取行為。在同樣高效的信息售賣產業鏈中,信息泄露的主要源頭還是黑客攻擊和企業“內鬼”外泄。
這是快遞行業同樣面臨的現實。個人信息被采集、存儲、被運用到各種消費場景——互聯網企業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一部手機就能滿足所有生存需求。建立在大數據上的便捷,背后是個人信息不留余地的暴露。所以,哪怕只是一個手機號,很多互聯網企業就能為用戶“畫像”,能從此人的消費習慣中分析出其性別、學歷、年齡和購買力。數據將人完全出賣,個人信息全天候裸奔,那些不厭其煩的推銷、詐騙短信,才會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從個人信息保護的全局來講,隱私面單只是邁出了微小一步。不過這本身也能警示消費者,讓他們養成保護隱私的習慣。當然,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快遞行業所采集、存儲起來的用戶數據也會作為物流企業線路規劃、網點布局的決策依據。重要的是企業是否能為這種個人信息寶庫建立起足夠安全的技術壁壘,在防止黑客入侵的同時,也能杜絕內部員工對信息進行違規倒賣。
生活消費日益數字化,每一個APP都在通過收集個人信息、建立精確用戶畫像推出產品和服務,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互動模式。便捷和風險的雙刃劍之下,難免有裸奔的恐慌。隱私面單是否能保護隱私不在于被誰看到,而在于被誰提供——物流公司是否能在掌握海量用戶數據的同時 “守土有責”。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31·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指導建設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 3-10· 破除“信息孤島” 16個城市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9·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大對5G頻率資源的支持力度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1-11· 電子信息制造北方基地 逐浪數字藍海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