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隱私面單為何普及率不高?難解決個人信息泄露
快遞面單泄露個人信息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快遞企業和消費者的問題。《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在4.8億網購用戶中,有超過半數網購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其中,84%的用戶因信息泄露受到騷擾、金錢損失等不良影響。為解決信息泄露的問題,多家快遞企業近來陸續推出了隱藏部分個人信息的隱私面單。但記者日前采訪發現,此類隱私面單普及率還不到20%。
“我最近這個月收到的快遞里除了網購的1個包裹隱藏了我手機號中間四位,其他3個包裹都沒有對個人信息進行隱藏。”在北京工作的白領馬女士告訴記者。馬女士所說的隱藏了手機號中間四位的面單,就是多家快遞企業陸續推出的“隱私面單”。
據了解,圓通速遞推出的“隱形面單”、京東的“微笑面單”、菜鳥網絡聯手EMS和百世快遞等推動使用的“隱私面單”、順豐的“豐密面單”雖名稱有所差異,但都對包裹中的用戶信息進行隱藏處理,以起到保護個人信息的作用。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國郵智庫專家邵鐘林說,隱私面單目前沒有國家標準,也不強制要求使用。快遞企業自發探索隱私面單,保護客戶信息安全,體現了行業的進步。
然而,隱私面單在實際使用中普及率并不高。“隱私面單目前的普及率不到20%。”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
隱私面單為何普及率不高?有快遞加盟商反映,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隱私面單打印設備、快遞員手持終端增加了成本;二是設備系統升級和與客戶系統對接繁瑣,也有一定手工輸入的成本。相比來說,直接買紙質面單的方式更簡單直接。也有受訪的快遞員告訴記者,隱私面單聯系收件人還需要到APP里查詢用戶信息,增加了配件時間。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快遞“隱私面單”能夠減少因消費者隨意丟棄快遞箱而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但是難以解決快遞企業系統內部的信息買賣以及黑客侵入等造成的隱私泄露。因此,要解決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應建立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和侵害補償與懲罰機制,設置監督機構,為個人信息安上一道“保險閥”。另外,還應對公民個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制定詳細規定。對采集主體設定門檻,規定必須事先履行核準和登記程序等。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31·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指導建設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 3-10· 破除“信息孤島” 16個城市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
- 2-3· 10個人里3個是旅居客,云南元江憑啥如此“吸粉”?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9·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大對5G頻率資源的支持力度
- 12-30· 推動解決政府采購異常低價問題 財政部決定在這些相關地區開展試點
- 12-16· 首個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意見出臺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