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激活優勢資源,釋放“藍色動能”
本報記者 張 曄 實習生 胡澤妍
海域面積和海岸線長度均占江蘇四分之一的南通市,如何繼續書寫高質量發展優秀答卷?近日,在“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新聞發布活動上,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給出答案。南通將聚焦產業載體、創新要素、協同路徑,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進一步釋放“藍色動能”。
南通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2020年,南通邁入萬億城市行列,2023年經濟總量達1.18萬億元。沿海是南通最大的資源優勢和潛力所在。南通擁有海域面積8949平方公里、海岸線276公里。近年來,南通充分發揮交通區位、承載空間、產業基礎等綜合優勢,加快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完成海洋生產總值近2500億元,約占全省四分之一。
張彤介紹,2023年,南通引進科創項目1428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36家,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萬億元,船舶海工、高端紡織躋身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南通將搶抓機遇、開拓藍海,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現代工業名城。
今年5月,江蘇省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南通召開,吹響了新一輪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號角。接下來,南通將發揮海洋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一是堅持產業拓海,大力發展綠色新材料、海洋新能源、船舶和海洋工程、海洋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以及海洋漁業、海洋服務業,積極布局氫能和新型儲能、深遠海裝備、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二是堅持科技強海,加快構建面向海洋經濟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支持海洋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建設東南大學南通校區,加強涉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轉化和產業孵化。三是堅持人才興海,推出“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計劃,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面向海外納才。四是堅持開放活海,打造“黃金水道”“聯運絲路”“開放樞紐”,更大力度落實“水運江蘇”部署,構建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通道。
- 3-31· 江蘇做大切好就業蛋糕
- 3-17· 江蘇首部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發布
- 3-17· 江蘇:增強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能力
- 1-13· 江蘇省財政統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
- 12-23· 江蘇聚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點面結合 大膽創新
- 12-12· 江蘇啟動舊房裝修改造補貼工作
- 12-2· 江蘇數據大通道,讓省級政務數據直達基層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
- 11-18· 江蘇省消保委:棉和綿分不清?洗臉巾該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