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實驗室兩款新藥獲FDA批準,這兩類患者有了治療新選擇!
近日,K2實驗室宣布,其兩款創新藥腦復康(Brain Rehabilitation)和端粒酶抑制劑(Telomerase Inhibitor)成功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批準,并將于近期上市。這兩款藥物將分別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癌癥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一經發布后便受到全球市場高度關注。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多因素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進行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由于這種疾病的復雜性,人類目前還未發現有效的治療藥物。
經過科學家長期實驗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淀粉樣蛋白假說認為細胞外淀粉樣蛋白β(Aβ)沉積是該疾病的根本原因。
Aβ假說認為,AD患者腦部Aβ異常沉積,可能引發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神經遞質紊亂、氧化應激等系列反應,導致神經元受損,繼而癡呆。因此阻止Aβ沉積被認為是可靠的治療策略。
在人體中,Aβ經過不斷聚集,會以單體、寡聚體、纖維等不同階段狀態存在,最終形成斑塊。其中,寡聚體Aβ被認為是導致AD中認知功能障礙和神經退變的重要因素。
由此,該領域藥物開發也靶向了不同階段的Aβ。基于Aβ(β-淀粉樣蛋白)假說為基礎,在多年的實驗研究中,K2實驗室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針對可能治療至少六種阿爾茨海默癥病變的蛋白肽。
腦復康有可能是目前有效、有潛力的藥物。這款新藥從被譽為“長生不老的水母”——燈塔水母中提取蛋白組合物,共由11個氨基酸蛋白肽(AQ-3)組成。經過臨床試驗后,發現該蛋白肽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特征,具備六種功能,可以使P38降低61%、Tau蛋白減少27.5%、P65減少49.4%、ATP增加89.8%,彌補腦部能量的缺失,促進腦細胞清除廢物,進而降低腦內神經炎癥,阻止阿爾茨海默癥病程進展。
在人體中,器官組織的正常生長和維持是通過細胞分裂來實現的。然而,大多數細胞的分裂次數有限,而分裂的次數由端粒的長度來調節。正常情況下,每次細胞分裂時,端粒都會縮短。當端粒縮短到一定長度時,細胞就會進入衰老或凋亡狀態。
端粒酶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酶,它能夠維持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從而防止染色體縮短。當細胞分裂時,端粒會逐漸縮短。因此,端粒和端粒酶在細胞衰老、癌癥和其他一些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癌癥研究中,一些癌細胞可以過度表達上調端粒酶,從而維持它們的端粒長度并繼續不受限制地增殖。例如,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當中都發現了端粒酶過分表達的存在。因此,端粒酶抑制劑在抗癌策略中被認為是一個有前景的療法,因為它可以限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針對端粒酶進行開發的藥物中,K2實驗室研發的端粒酶抑制劑走在前列。經過反復的臨床試驗,科學家發現,試驗組患者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腫瘤縮小率、生存期延長率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試驗組患者在生活質量方面也有顯著改善,疼痛程度、疲勞感等主觀癥狀較對照組明顯減輕。在毒副反應方面,試驗組患者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端粒酶抑制劑能夠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
作為一種有效的、競爭性的端粒酶活性抑制劑,K2實驗室端粒酶抑制劑的上市有望為癌癥患者帶來新生,并為細胞衰老以及其他一些疾病中提供良好的治療效果。
這兩款新藥在臨床試驗中均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且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其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對此,K2實驗室科學家表示,他們將繼續深化對這兩種新型藥物的研究,探索更廣泛的適應癥,同時優化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確保患者能夠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K2實驗室還將加大科研投入,致力于為更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隨著這兩款新藥的上市和臨床應用,將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癌癥患者帶來實質性的治療效益,也為人類健康事業帶來福音。
- 7-25· 四川:科學使用回收地膜 筑牢綠色“天府糧倉”
- 2-29· 科學組織應對元宵節后客流高峰
- 1-2·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建設項目首塊區域封頂
- 10-16· 科學謀劃部署 精心組織實施
- 2-28· 科學施策應對學生返程客流高峰
- 2-7·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不能把數字經濟窄化為互聯網經濟
- 12-15· 科學開行助力經濟發展有序恢復
- 12-1· 科學制定措施 清雪除冰保安全
- 11-7· 科學組織確保道床清篩順利完成
- 11-3· 科學調配運能迎戰“雙11”電商網購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