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守牢耕地紅線 夯實“千億斤江淮糧倉”根基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生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安徽,聚焦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不斷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切實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千億斤江淮糧倉”根基。
什么是全國土地日?
叢林牧野,沃野田疇,人類的繁衍生息都倚賴于腳下的這片土地。
珍視土地,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里。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國土地日,這是國務院確立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
全國土地日如今已經成為宣傳我國土地資源國情國策,引導社會關注土地資源保護利用、牢固樹立耕地保護意識的重要平臺。
“為什么要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什么是基本農田‘五不準’?”“什么是節約集約用地?”……今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在合肥市肥東縣店埠鎮和平文化廣場,一場關于土地知識的學習正在這里進行。
圍繞“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主題,安徽省、市、縣三級聯動舉辦省主場線下宣傳活動,開展“耕地保護進萬村”,各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廳屬各單位走進田間地頭、工礦企業、開發園區,向公眾宣傳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重要意義,及各地工作進展、突破和創新做法,為群眾答疑。
安徽耕地面積連續3年凈增加
心懷“國之大者”,安徽聚焦耕地保護,制定新增耕地核定指南、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健全省、市、縣、鄉、村耕地保護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人防”+“技防”的工作體系,推動“天巡地查”,做到地有人管、田有人護,探索耕地保護新機制,夯實“千億斤江淮糧倉”根基。
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安徽建設全省統一的耕地占補平衡監管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完成永久基本農田核實處置工作,全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約7176萬畝,超規劃任務約33萬畝。耕地保護問題專項清理整治已完成整改6277個、4.1萬畝,分別占77%、72%;占補平衡專項整治已完成整改11390個、9.6萬畝,分別占71.6%、84.9%。
以“真金白銀”鼓勵保護耕地。全省實施省級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政策,省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鄉(鎮、街道)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給予資金激勵。自2021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已累計下達耕地保護補償激勵專項資金4.09億元,340個鄉(鎮、街道)獲得補償激勵資金。同時,在部門預算中累計安排1990萬元,用于支持土地衛片執法相關技術服務,為有效提升全省耕地衛片執法及動態監測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守住“耕”基,用好良田。2023年以來,安徽省順利完成16個設區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一上”數據顯示,全省耕地面積超8340萬畝,較上年凈增加約20萬畝,連續三年實現凈增加。(記者 呂文衛 劉職偉)
- 4-7· 安徽省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提質增效
- 3-31· 安徽:重點項目用地 政府發“禮包”
- 12-12· 安徽首單高成長產業債在滬成功發行
- 12-12· 安徽所有縣城年內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 11-14· 安徽:高質量立法為高質量發展“護航”
- 11-11· 安徽將建100個公益性零工市場
- 11-11· 安徽的“進博紅利” 成為越來越活躍的全球買家
- 10-17· 看安徽嵌入式養老 如何讓“家門口”優質服務便利可及?
- 10-10· 安徽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觀察:少占耕地 高效用地
- 9-30· 今年安徽省政府債券發行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