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為什么這!么!快!268萬默默努力快遞人告訴你
深夜里,剁手黨的大軍呼嘯而來,他們攻城略地,掃空購物車后心滿意足沉沉睡去。北京、上海、香港、深圳,阿根廷、俄羅斯、冰島、西班牙,春熙路、五羊新城、西溪、珠穆朗瑪……遍布全球,戰利品如山堆積。
很少有人看到,在雙11開啟的同一時間,在黑夜、在晨曦、在雨雪、霧靄,在倉庫,在城市,在農村,在路上……有一只默默的大軍,努力前行,268萬快遞小哥和物流人開啟了屬于他們的時間。
接力棒一旦拿在手上,他們就開始了屬于他們的戰爭。雙11過去不過12個小時、24小時,剁手黨們被敲門叫醒,他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曬出收到的雙11包裹,表示快遞速度令人難以置信!
這背后,是大數據和黑科技的功勞,是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協作,更是快遞小哥和物流人的辛苦和榮耀。
在廊坊,在武漢,在廣州……顯示支付完成的一瞬間,全球各地倉庫內的小哥們已經行動起來。
在夜里,網購完的人們還在睡眠時,在快遞分揀中心,關鍵時刻,物流人加班加點,不眠不休。
在合肥,網管專員小李為了支援前線,也加入了操作員隊伍。
清晨,在北京,“雙11”第二天早上陽光明媚,朝陽區歡樂谷的快遞小哥們早早便起床開始操作,一個水煮蛋解決早餐,爭取8點前清庫開始一上午的派送工作。
在北方,11月的沈陽迎來了2016年的第一場大雪,驟然下降的氣溫,讓沈陽的大街小巷瞬間冷清了不少。刺骨的寒風中,遼寧沈陽渾南的快遞員冀萬發依然如往常一樣奔跑在送件的路上。
在黑龍江,一夜大雪后,分外寒冷。清晨,當人們還在被窩貪戀那一絲溫暖,快遞員張守龍已經來到操作場地,掃雪、分揀、裝車,快件已整整齊齊地碼上了班車。為了節約時間,他只能縮在車里吃個簡單的便當。
在南方,深圳華僑城,在這個“禁摩限電”的城市里,今年的雙十一顯得又特別的艱巨。為了快點派送,快遞員梁利祥就這樣公司和派送區域之間來回折返,雖然11月的深圳天氣涼了下來,但只穿著短袖的梁利祥時常衣服都是濕的。
很多小區內嚴禁車輛通過,梁利祥只能將包裹和快件抱起來一家一家挨著送,就這樣,梁利祥穿梭在每一個小區,奔跑在每一個樓層,一天下來要走十幾公里的路。
雙11包裹多,“我現在每天要送幾百件的包裹和快件,收的也比平時多了好幾倍”,梁利祥更是忙得連軸轉,午飯就隨便吃個盒飯。
在太原,梁建宇剛入職不到一個月,就趕上了“雙十一”。忙碌了一天的他來不及喝口水,晚上趁著快件打包整理的間隙,抓緊吃上一只梨。
在機場、在鐵路上,小哥小哥把包裹送上飛機、高鐵,快遞有了中國速度。
在最后100米,遍布全國社區的菜鳥驛站,許多站點為一線的快遞員們準備好保溫水杯。天冷人不冷,向快遞小哥道聲辛苦。
在農村,云南會澤縣坡腳村,村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出去務工了。一個6、70歲的老人買了個冰箱。
在這個縣城,司機每次出車都要隨車帶個很大的碎石錘子,因為經常山路滑坡,必須下車來敲石頭,然后才能繼續走。這是一種常態,每周都要遇到兩三次。這里離縣城差不多有130多公里,開車過去要五六個小時,全部是泥巴山路,很難走。
因為老鄉家里車到不了,菜鳥農村的司機王祿英師傅給他們背上去了,沒有額外收錢。
幸運的冰箱兄,翻閱過高山,見識過田野。
是他們,把雙11包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你手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快遞員。
他們很累,他們痛快,但很有成就感。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8-19· 為什么要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