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到了,包裝盒丟哪兒?
網事熱點
一年一度的“買買買”狂歡后,這幾天也迎來了收貨高峰。在寫字樓里、在小區門口,人們較往常更早地看到一輛輛載著快遞包裹的電動車來回穿梭。不到中午,樓道垃圾桶旁已經堆起了大小不一被拆封的包裝盒。
國家郵政局今年10月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快遞包裝年耗用量驚人,2015年共消耗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這些海量包裝垃圾可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網購包裝造成的浪費和污染令人擔憂。
快遞到了,包裝盒丟哪兒?
一瓶深海魚油六層包裝
14日10時剛過,廣州市民林小姐就在辦公室收到了快遞員的電話:她11日在某電商下的單已經到貨。她看到快遞盒時有點意外,自己明明只買了一瓶深海魚油,而快遞卻用5條膠帶包得嚴嚴實實的。“好不容易才打開快遞盒,里面還有兩層氣泡墊、幾張廢報紙,扒開后才隱約看到氣泡墊內包著一瓶深海魚油。”從第一層到最后取出魚油,賣家里里外外一共包了六層,整個快遞盒的空間起碼是商品的6倍。
“我們也不想里里外外地包幾層,但得確保貨物送到買家的手上時要完好無缺。”某電商經營者李先生告訴記者。“加上部分買家會因為包裝簡陋而不給好評,所以快遞包裝發展到目前都盡可能地精裝”,他說。
某快遞公司廣州市東山營業點負責人介紹,不管賣家還是快遞公司,之所以給貨物纏上好幾圈膠帶,是因為快遞包裹在運輸的過程中會有堆積壓力,只有增強包裹膠帶的圈數才能增強強度,避免包裹內貨物被壓壞。
網購包裝占廢品收購六成
12日,記者隨機采訪了10多位收取快遞的網購者。其中,大部分人直接把包裝盒扔進垃圾桶,只有小部分人會把包裝盒外的防水快遞袋當做垃圾袋二次利用,也有個別消費者表示會把包裝盒留下來,積攢到一定量的時候再賣給廢品回收處。
在廣州市番禺區一大型社區樓盤內,記者遇到了收廢品的老劉夫婦。老劉告訴記者,他一天能收到的紙皮有150公斤左右,網購外包裝紙皮能占到60%。“遇到 雙11 這些網購高峰,一天起碼能收到或撿回200公斤紙皮,網購紙皮能占到八成。”
在廣州大道中營業點附近,多家快遞企業的站點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最近每天送出去的紙箱,估計有近萬個。
記者了解到,目前絕大多數快遞包裹用的都是不可降解膠帶。“一捆全長約265米、寬6厘米的普通膠帶,在網上的批發售價約為10元左右,而購買同樣規格和長度的牛皮紙膠帶價格接近40元”,廣州市五羊新城一物流轉運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單是這個價錢的差距就讓商家難以環保起來,除非是行政命令干預。
二次利用問題有望破解
網購包裝究竟能不能化繁為簡,能不能被二次利用?記者了解到,作為包裝材料的消耗大戶,電商和快遞企業正在探索快遞包裝的新出路。
比如針對紙箱資源的浪費,早在2014年,1號店就正式啟動“1起環保·紙箱回收”計劃,通過獎勵積分的形式鼓勵用戶參與快遞紙箱回收循環利用。當前,該計劃覆蓋1號店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和深圳等近20個城市的自配送區。
此外,還有一些電商另辟蹊徑,從源頭上減少有害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比如,當當網率先推廣淀粉基可降解環保包裝袋;針對食品、藥品等貨運,順豐采用的是EPP(食品級材料)循環保溫箱;京東則在膠帶的使用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如包裝袋、快遞封套包裝基本不使用膠帶,小紙箱的膠帶封“一”字,大紙箱才封“十字”等。
中山大學環境與生態研究院院長楊中藝建議,政府可出臺激勵政策,給予企業一些補貼,同時從立法、監管和市場等方面建立全環節的責任制,讓包括快遞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條都擔負起責任。通過更為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居民在家中做到垃圾分類,并完善配套設施。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5-16· 包裝減量膠帶瘦身循環利用 湖北快遞業吹拂綠色低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