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本報記者 王祝華
當前,海南拿出真招實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在海南省新聞辦近日舉行的政策解讀會上,海南省科技廳聯合多部門宣布,《關于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促進企業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正式施行。
《若干措施》從支持并推動企業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引進境外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強財政科技專項投入等方面,明確多項具體措施,進一步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釋放企業科技創新動能。
據統計,目前海南省共有997個市縣級以上研發機構,其中企業設立的研發機構有152個。作為科技基礎相對薄弱、企業研發投入體量較小的省份,海南以更強的決心和行動,加快培植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我們力爭讓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實現對全省重點產業全覆蓋……3年內努力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占比增長50%,企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50%’的‘雙50%’發展目標。”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蒙巍介紹。
記者關注到,《若干措施》按科技創新鏈條分類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給予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共性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財政政策支持。同時,支持規上企業設立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
相比海南原有的政策,此次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比如對企業新獲批的中央部委重點實驗室,給予最高300萬元科研經費補助;降低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和專業服務平臺的支持門檻,對新建、擴建科研軟硬件投入超過300萬元的,按投資額30%最高給予500萬元省級財政支持等。
《若干措施》明確,到2026年,省級重點研發專項支持企業項目的資金占比不低于50%。為加強財政科技專項支持企業創新,海南深化科技項目改革,單獨設立企業“賽道”;深入推行“揭榜掛帥”等方式,提高支持規上企業技術創新的精準度。
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方面,海南將發揮自貿港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通過實施“尖峰嶺”計劃,優先支持設立國家和省級研發機構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將“瓊科貸”資金池規模適時擴大。
如何提升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與科技處處長鄯晉曉介紹,通過“雛鷹行動”方案和“小升規”成長行動培育措施,海南將加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落實資金獎補等各項惠企政策,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吸引和利用高質量投資,是推進海南自貿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若干措施》提出,大力引進境外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對此,海南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符俊表示,將支持外資研發機構獨立或牽頭承擔海南省技術研發、國際科技合作、應用場景示范等科研任務;支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共性技術基礎平臺、科技信息公共服務等向外資研發機構開放。
- 4-7· 海南創新監管機制便利種質資源引進
- 4-7· 海南離島免稅提貨新規實施兩年 購物總金額超70億元
- 3-17· 今年海南將新建6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 3-17·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 2-3· 海南民宿春節檔預訂率攀升 目前平均入住率達八成
- 1-2· 海南自貿港“樣板間”蓬勃發展 布局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 12-9· 加大政策支持 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 12-2·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常態化發射將帶來什么?
- 11-21· 海南東方:稅惠“活水”滋養黃花梨產業
- 11-14· 海南陵水:即時零售興起 消費業態“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