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設施到大模型 上海全鏈條創新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上海5月27日電(記者董雪 曹檳)看到如同巨型“鸚鵡螺”的大科學設施上海光源,就到了上海張江科學城。它是中國大陸首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是上海著名的科創地標,曾創下國內大科學設施中投資最多、占地規模最大的紀錄。
大科學設施是科學發現的引擎,也是支撐科技發展的利器。這個5月,上海光源高光時刻頻現,先是迎來運行15周年的節點,進入滿負荷運行的黃金期。緊接著,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通過國家驗收,使上海光源的實驗研究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
上海光源擁有照亮微觀世界的能力,如同為科研提供了一雙“慧眼”。據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介紹,從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到攻克產業關鍵技術“卡點”,再到研發創新藥,上海光源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許多重要的物質微觀結構和作用機理,解決了許多重要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
“上海光源目前有34條束線和46個實驗站服務用戶實驗,未來5年到10年將會更有力地支撐前沿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研發取得突破,服務用戶產出重大成果!敝袊こ淘涸菏、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趙振堂說,“上海光源已服務全國近800家單位、4500多個研究團隊的超47000名用戶,支撐用戶完成2萬多個實驗課題。”
從上海光源起步,上海已建、在建和規劃的大科學設施達到20個,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已現雛形,大科學設施對產業的支持也愈發增強,面向企業的開放時間成倍增長。
快速生成視頻,為影視行業省去實地拍攝的成本;輕松“畫”出模特圖,幫助電商平臺的商家快速上架新衣;智能寫作文稿,提升客戶的辦公效率;助力生物育種,成為選種育種的人工智能“助手”……在模速空間,一家家大模型創業企業展現出了賦能千行百業的無限可能。
如果說大科學設施為科技創新“從0到1”的突破提供了“超級工具”,那么高質量的孵化和加速機構則幫助創新成果實現從“1到10”的跨越。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上海,正以全鏈條創新賦能科創發展。
最近,與大科學設施一樣備受關注的,是上海的“大模型”。數據顯示,上海已備案上線的大模型多達20余款。
大模型引領新一輪人工智能變革,上海選擇以“集中孵化”的形式呵護這些極具潛力的“幼苗”成長壯大。模速空間正是上海專門為大模型創業企業打造的孵化和加速載體,這里入駐了近70家大模型相關企業,目標是成為各類通用大模型、垂類大模型、大模型應用創新初創項目落地上海的第一站。
“對于大模型創業企業來說,算力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模速空間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大模型企業、智象未來生態合作部總經理沈偉峰說,“模速空間提供算力調度平臺,幫企業拿到算力并且提供補貼支持。”
模速空間運營方、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陳海慈告訴記者,不只是算力調度平臺,模速空間針對大模型創業企業面臨的難點和痛點,還打造了開放數據平臺、評測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夯實要素保障。
上海市科委介紹,著眼“從0到10”,上海接下來將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聚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和數學等基礎學科,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同時,聚焦前沿賽道啟動7到10家高質量孵化器,設立早期孵化基金,推進“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和“孵投聯動”。
- 11-27· 充電設施建設火熱 多方競跑“超充”賽道
- 7-10· 充電設施建設加速破解新能源車下鄉瓶頸
- 3-7· 基礎設施建設奮進新征程,開啟建功新時代
- 8-7· 基礎設施REITs試點優先支持交通補短板項目
- 3-15· 完善冷鏈物流配套設施建設 助力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
- 3-11· 補齊基建短板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拉動經濟新支點
- 2-25· 輕易貸打造全方位小微物流金融服務 力促縣鄉村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 2-11· 中國冷鏈設施需求巨大 推動升級需求創造新的增長潛力
- 2-11· 十部門:推進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
- 6-11· 農村電商交易額三年增85.6% 基礎設施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