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江陰臨港新能源產業加速崛起
5月6日,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領先的新型能源系統技術企業遠景科技集團,在兩國嘉賓見證下,與法國蘇伊士集團、法孚集團簽訂2項戰略合作,共同在法國創建零碳電池產業園,推動氫能、電池裝備等領域合作,為促進歐洲能源轉型、發展“未來工業”打造中法雙邊合作典范。
遠景科技誕生之地——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由全球能源革命帶來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加速度”備受矚目:2月,巴拉德燃料電池長三角智造基地項目提速推進,國際領先的燃料電池智造基地呼之欲出;3月,總投資5.8億元的雙良綠電智能制氫裝備項目開工,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綠電制氫裝備700臺套;4月,至星總部及新能源汽車電機工廠項目簽約落地,項目一期計劃落地高性能EDS電機總成生產基地、VMC控制軟件4電機控制實驗與測試中心……
作為江陰新能源產業發展主陣地,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以“雙碳”目標為指引,全力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地標產業,以綠色能源守護人間煙火,用智慧科技引領時代未來。
御“風”而行。遠景能源、振江新能源、恒潤重工等風電龍頭和核心零部件企業,構成風電整機、葉片、軸承、齒輪箱、發電機四大零部件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全產業鏈布局。預計到2025年,全轄區將形成25GW風電整機產能,風電產業銷售收入超400億元。
向“光”而生。50GW大尺寸硅片、16GW TOPCON電池和5GW異質結電池,20GW光伏組件產能……一個集硅片、電池、組件、光伏EPC工程總包于一體的光伏下游智能制造基地在臨港崛起。
“氫”裝上陣。總規劃面積1000畝的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初具雛形,制氫裝備產業、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向著百億級產業發起沖擊。
“儲”奇制勝。以遠景AESC、協鑫能科、納力新材料等龍頭企業為引領,聚焦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實施全產業鏈發展,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注入強勁動力。
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依托深厚的制造業根基和大江、大港、大區、大學、大戰略“五大優勢”,在新能源賽道重點發力,先后集聚“風光氫儲”4個領域新能源企業6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29家。今年一季度,雙良新能源一期、弘元光能、中建材異質結電池等8個項目竣工投產,開發區到賬外資達3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74.9%。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以新能源產業為龍頭,臨港經濟開發區深入實施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布局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新賽道,打好“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組合拳,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煥新”、新興產業“向強攀登”、未來產業“向新而生”,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臨港“123”現代產業集群。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臨港全力抓科創、育動能。以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為創新策源地,臨港經濟開發區共開工建設科創載體超100萬平方米,投用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等載體超40萬平方米。目前,全轄區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國家級眾創空間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61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8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237家,入庫無錫市級以上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328家;集聚各類領軍型人才187人,其中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18個。
“制勝新質賽道,競速未來產業,加快打造競爭力一流的國際化開放園區。”江陰市委常委、臨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韶峰說。立足發展新質生產力,臨港將加快布局新能源、高端裝備、數字經濟等新賽道,力爭在專精特新、科創項目的引育落地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搶占發展制高點、積蓄發展新動能,以成色更足的產業“含新量”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
記者 俞圣彤
- 9-30· 福建:向“新”發力 構建關鍵技術攻堅格局
- 8-1· 向新向綠 江蘇多個能源保供重點項目開足馬力
- 7-15· 陜西:向“新”而行 緣“質”攀登
- 6-6· 蓬勃向“新” 廣東勾勒優勢產業發展“全景圖”
- 5-3· 向“新”提“質” 如何看待一季度6%的經濟增速
- 2-8· 向“新”而行看協同——京津冀聯合打造科創新生態
- 6-19· 向新而行 共創淇跡——激活民營經濟的河南探索
- 9-29· 廣東向“新”力|“油電”切換提速 實現彎道超車
- 4-25· 滿載而行,空手而歸?“鐵路絲綢之路”上的煩惱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