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新”發力 構建關鍵技術攻堅格局
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依托單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新一代高比能快充鋰離子電池技術”,引領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閩都創新實驗室攜手福州大學,突破了量子點色彩增強等關鍵技術,開創了國內FED顯示器自主創新之路……這一系列創新成果,標志著八閩大地高新產業正在“提速換擋”。
9月25日,福建省科學技術大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十四五”以來,通過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強化產業關鍵技術攻堅,福建涌現出一批競爭力強、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領先的創新成果。
全方位推進,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優化創新頂層設計,構建“大科技”工作格局,組建省委科技委,聚焦全省科技領域的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推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等多項科技政策、創新舉措。
其中,作為福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各家省創新實驗室在福建省科技廳的牽頭下,匯聚了來自多個部門的力量,并贏得了各市政策的支持。同時,這些實驗室還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廣泛參與,形成了強大的創新合力。此外,福建還積極推動各創新實驗室探索“揭榜掛帥”“編制池”等創新模式,以期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突破。
“我們筑大平臺,拿大項目,產大成果。”福州大學校長吳明紅作大會發言時表示,該校將圍繞綠色化工、電子信息等領域,與泉州、福州共同建好清源、閩都兩家省創新實驗室,突出加強前瞻性、戰略性基礎研究,強化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推動重大成果在國家大學科技園加快落地轉化。
目前,福建省已經高標準建設7家省創新實驗室,引育了1700多名高水平科技人才,突破了150多項關鍵技術。同時,福建省引進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晉江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創平臺,建設了近千個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構筑起體系化的科技創新服務矩陣。
全鏈條服務,打造創新“強磁場”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福建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推動民營力量的實力與優勢不斷增強。
“晉江始終堅持把民營經濟創新發展作為全市核心工作,持續發力,打造大抓創新的發展格局。”大會上,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在發言中表示,該市以“晉江經驗”為引領,以科技創新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社會研發投入連續5年增長20%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年平均增速超50%。
大會提出,要突出“強主體”,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福建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全領域布局,激發發展新動能
針對高端創新資源較為薄弱等問題,福建省科技廳積極指導市、縣科技管理機構加快改革,推動各地聚焦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特色重點產業,加快謀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全省創新能力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記者了解到,福建發揮福廈泉國家自創區集聚效應,以福廈泉三個科學城為核心,建立省市聯合支持高新區發展機制,打造海峽科技創新高地。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樊學雙表示:“我們通過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科學城—科創走廊’的全類型載體,布局福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園,推動大學城科創城人才城三城一體發展,加快‘四鏈’深度融合創新,打造福州新質生產力發展主陣地。”
三明市強化滬明科技對口合作,建設全省首家氟化工重大創新平臺,探索“上海研發+三明制造”模式,搶占氟新材料產業賽道;漳州市攜手工信部火炬中心,共建高水平科創服務平臺,推動未來產業和產業集群化發展;南平市引進浙江大學潘云鶴院士技術成果,在全國設區市層面首創綠色產業創新服務平臺。
福建省科技廳廳長李志忠表示,全省科技系統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全面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等部署要求,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省戰略,以科技創新厚植新質生產力,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
- 3-10· 福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項目最高可獲75%中央獎補
- 12-23· 福建廈門港實現岸電建設全覆蓋
- 12-12· 福建:下好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棋”
- 12-2· 福建漳州加快打造東南沿海清潔能源重鎮
- 11-21· 福建省工信廳:主體融合打通制造業企業倉配堵點
- 11-21· 福建省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供需對接活動在寧德舉辦
- 11-14· 福建:大力推進科特派成果轉化
- 11-14· 福建創新探索公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讓數據資源活起來
- 11-14· 福建安溪:打造茶產業碳中和創新人才高地
- 11-11· 福建加碼政策 推動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向民營企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