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助農惠企鐵路建設和幫扶為地方實體經濟注入新動力
5月17日,記者跟隨“發現最美鐵路·春涌秦巴走西成”采訪團在漢中市了解到,鐵路建設和鐵路部門的幫扶為當地農業、鋼鐵等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西成高鐵途徑的洋縣是全國有機示范基地,但是交通不便影響了當地有機特色農產品的銷量。西成高鐵開通后,不僅方便了當地人們的出行,也為特色農產品拓寬了銷路,還吸引了更多外地企業和客商前來考察企業,了解產品。
洋縣大咸德調味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陽陽告訴記者:“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高鐵流量帶來的紅利,西成高鐵的開通首先是帶來了顧客的增加,我們的產品銷售也從原來的單一地區向全國各地輻射,市場不斷擴大,目前上海、山東、河南、江蘇都有我們的經銷商,銷量也不斷增加。2022年我們在洋縣西站設立店鋪之后,高鐵站的客流量為我們的特色農產品帶來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提升銷量的同時,更擴大了洋縣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
勉縣的生態茶園。(中國經濟網記者佟明彪/攝)
地處巴山腹地的勉縣,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茶產業的競爭力和知名度,鐵路部門投入495萬元建成標準化清潔加工廠及產品研發中心,配備鋼結構玻璃幕墻廠房、攤晾車間、生產車間、包裝車間、產品儲藏室、茶葉文化展示廳及辦公和業務洽談場所等,生產茶葉達到SC(食品生產許可證)認證,創建了勉縣綠茶主導品牌,推動茶產業加工能力和研發能力上水平、上臺階。并促成全國茶葉十強企業與勉縣國有企業共同注資1000萬元成立合資公司,培育區域茶葉公共品牌“沔水春”。
工人在標準化加工廠進行茶葉生產。(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據沔水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潮介紹,公司成立后,一方面通過延長采茶時間實現村民增收,采茶時間從原先的50天延長到120天左右,茶葉品種也從原有的綠茶發展到現在的花茶、紅茶、白茶。另一方面通過施肥、修剪等管理技術的示范引領,帶動當地茶園增產提質,提高茶農生產的信心。同時也利用自身的品牌和渠道優勢,積極為當地對接引進新式茶飲品牌的合作,拓寬銷路。“公司成立兩年來生產茶葉200多噸,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收購鮮葉1000噸左右,帶動當地兩千多戶農戶增收3000多元。”林潮說。
正在升級改造的智慧果蔬大棚。(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記者在勉縣唐家灣村智慧果蔬種植示范園看到,果蔬大棚智慧升級改造正在有序進行。據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漢中車務段駐唐家灣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軍紅介紹,2018年國鐵集團投入257萬建設了1.0版本的大棚,在幾年時間內,解決了土地租用、村民增收等問題。目前正在升級改造的智慧大棚,將安裝智能溫控、噴灌、滴灌、通風、監控和太陽能供電、補光系統,建成后將成為勉縣農業新技術服務、職業農民培訓及中小學生研學、勞動教育基地。
當地農民在果蔬種植示范園勞作。(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據悉,果蔬種植園建成投用以來,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累計為村集體創收35萬元,帶動脫貧戶務工收入28萬元,兌現土地流轉收益17.6萬元,幫助全村100戶脫貧戶戶均年增收1500元。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鋼材裝車作業。(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鋼鐵是勉縣工業的支柱產業。陜西鋼鐵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自成立以來就與鐵路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了雙方共贏。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漢中車務段勉西車站站長王銀華介紹稱,針對鋼鐵產品分類細、運輸要求高、運到時限短等需求,勉西車站為其“量身定制”物流服務項目、優化裝載加固方案,開通貨運熱線服務電話,提供合署辦公室,不斷提高運輸效率。截至今年5月15日,車站共發送貨物10696車,53萬噸,其中鋼鐵7490車,40萬噸。
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物流中心主任曹建剛表示,通過鐵路的一站式服務和合同總包合作,實現了內部運轉、上站裝車、到站卸車的“一票解決”,自2022年起已連續三年實現運量的增長,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和運輸成本。“與鐵路的合作不僅讓我們實現了降成本戰略的目標,也給鐵路部門的業務帶來了增長,我們希望這種合作模式能夠一直持續,促進雙方發展共贏。”曹建剛說。(中國經濟網記者佟明彪)
- 11-4· 最“美”鐵路勾勒出更“美”生活
- 9-9· 發現最美鐵路:乘環線高鐵,看龍江最美風景
- 7-15· “最美鐵路”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7-15· “發現最美鐵路”:見證鐵路貨運的蓬勃活力
- 7-11· 【發現最美鐵路】沈白高鐵助力東北經濟發展搭上“幸福快車”
- 7-11· 【發現最美鐵路】邁出貨運新步伐,實現共贏促發展
- 7-4· 發現最美鐵路:乘大西高鐵,感受“晉”善“晉”美
- 6-27· 【發現最美鐵路】在昌贛、贛深高鐵發展中感受成就之美
- 6-27· 【發現最美鐵路】在縱覽贛粵鐵道中感受文化之美
- 6-24· 讓最美鐵路成為致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