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之變讓回家路走得暢走得好
光陰流轉,又到一年春運時。新線開通、列車圖調整、在線選鋪、優化車票改簽、起售提醒訂閱、提前約車、學生和務工人員專區預約購票……又是一大波新舉措,讓今年的鐵路春運更顯品質。
有品質的鐵路春運,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都還無法奢望。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外向型經濟,“打工潮”涌動,也催生出中國獨有的春運。然而,歸家期盼的背后,“一票難求”成了民生痛點。即便有了票,像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廂,擁擠不堪,連衛生間常常都擠滿了人,“走得了”是旅客的唯一期盼,也是鐵路部門的最大焦慮。
在當時不少觀察者看來,中國春運這種世界大遷徙,將是永遠無解的難題。然而誰又能想到,今年春運,全國鐵路預計將發送旅客4.8億人次,日均1200萬人次,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37.9%。春運出行,正變得從容、便捷。
人口大運量的背后是強大的運力支撐。近年來,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持續大規模推動鐵路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織出一張讓群眾集中從容出行的鐵路網。特別是繼續穩居世界第一的高鐵網,達到4.5萬公里,提升了鐵路運力,大幅縮短了旅途時間,使啟程回家的日子有了更多選擇。比如剛剛開通的由武漢到西寧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首次實現了“江城武漢”與“夏都西寧”高鐵互通,兩地直達旅行時長節省11小時,為春運從“能走就行”升級到“走得稱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車之兩輪為喻,如果說品質的“左輪”是運力,那么“右輪”就是服務。火車站前徹夜排隊買票的長龍,隨著網上購票的出現和普及已成為歷史;綠皮車里擁擠不堪的無奈,因智能化高鐵變得舒適溫馨。這些年來,刷臉進站、自主選座、掃碼訂餐、候補購票……每一次不斷創新的服務舉措不僅是解決春運難題的有效探索,而且實實在在也紓解了買票難的“囧境”,回家的路也不再那么難熬,春運漸漸變得貼心暖心。
“走得了”是剛性需求,“走得好”則是品質追求。曾幾何時,五味雜陳的春運路,讓人們春怨重重。回看今朝,從普鐵不斷提速,到高鐵占據“半壁江山”,回家的路,隨著“高鐵城市圈”畫出了最近的線條;溫暖智能的復興號,消弭了旅途的冬寒;“指尖”購票、“刷臉”進站,不再需要我們拎著大包小包一臉茫然地問詢……這一系列變化恰恰就是時代向前的縮影,既反映了鐵路的發展和進步,也提示著需要努力的方向。實踐表明,紓解春運中旅客的痛點,就能換來服務的亮點;彌補春運中運輸的短板,就能帶來經濟的新增長點。
回頭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年鐵路呈現的變化與進步,靠的就是改革發展。發展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中的問題也只有靠發展才能解決。讓出行成為百姓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就必須緊緊抓住“讓旅客體驗更美好”這一關鍵,大力營造“蝶戀花”的供需環境,加大服務創新,在服務質量上實現“原地起立”,在服務產品上爭取“發展起跳”。誠然,破題解題雖難,但春運之變證明,我們不僅有能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且能在解決問題中實現更好的發展。(張城君)
- 3-3· 鐵路春運升級彰顯澎湃活力
- 2-17· 從春運充電這“樁”事看補能基礎設施體系變化
- 2-10· 春運“老兵”的溫暖底色
- 2-10· 【春運進行時】高原鐵路故事多
- 2-10· 春運,一場關于團圓和再出發的遷徙
- 1-20· 優化春運購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 1-20· 春運火車票已累計發售1.37億張
- 1-20· 讓春運出行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
- 1-20· 春運開啟 以“暢”為先
- 1-20· 春運首日,走上G2025次列車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