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個產業集群的“轉智”之路
隆冬時節,在河北省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唐山金亨通車料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批剛剛下線的自行車支架正被打包即將發往德國。
由粗放型到精細化,由“制造”到“智造”,再到漂洋過海獲得國際市場認可,蘆臺見證了中國自行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如今,在日本街頭,由我們零部件組裝的自行車隨處可見。”唐山金亨通集團董事長曹洪喜說,然而,當初為進入國際市場,他吃了不少苦頭。
20多年前,曹洪喜創業之初,帶著十幾名工人和幾臺陳舊設備,在不足100平方米的車間,陸續破解了資金、市場、技術等難題,終于在中國北方市場站穩腳跟。當他滿懷自信進軍國際市場時卻碰了釘子。第一次到國外尋求合作,當客戶聽到“中國制造”時,臉上的漠然深深刺痛了曹洪喜,這也讓他深刻認識到產品質量的差距。
“回國后,我們努力打磨產品細節、改進技術,歷經數十次改進和洽談,最終憑借無可挑剔的產品質量,與日本企業簽約。”曹洪喜說,自此唐山自行車零部件迅速進入日本市場,目前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從‘制造’走向‘智造’,是中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蘆臺經濟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如寶說,為提高產業集群的市場競爭力,他們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不斷在技改、科研投入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受此激勵,當地自行車企業紛紛與國內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協同生產自行車變速器、撥鏈器、碳纖維支架等關鍵核心零部件。
生產線旁,曹洪喜用一根手指挑起一個自行車車架,“這是碳纖維材質,總重才680克,是同類產品鋼制材料的五分之一,強度卻比鋼制產品高10倍。”
曹洪喜說,當初,他們起步研發碳纖維核心零部件時,曾因成本高、風險大而不被業界看好。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5年成功制造出國內首款碳纖維電助力自行車車架,由此躋身國際自行車行業高端市場。
此后,唐山金亨通又成功研發了輕量型公路車、碳纖維助力輪椅車等高端產品,產品遠銷加拿大、荷蘭、波蘭等多國,并與美國閃電、法國迪卡儂等知名企業成為長期合作伙伴。
與金亨通合作多年的德國TUBUS公司首席執行官Christian說,中國自行車企業的產品質量非常值得信賴,希望以后合作越來越順暢。
為滿足終端用戶的低碳需求,蘆臺自行車企業紛紛上馬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起了“綠色電站”。曹洪喜說,他們的“電站”日發電量達1.2萬度,能滿足60%的日常用電。
集設計、研發、生產于一體的伯納德(唐山)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戶蘆臺。該公司總經理張海寧介紹,他們主打原創品牌山地車,目前年出口自行車20萬輛以上,涵蓋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期,公司看準電助力車在歐美市場的潛力,研發了定速巡航、助力、騎行三款模式。
眼下,伯納德公司的新廠房拔地而起,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用。“屆時,自行車整車生產能力將擴大10倍,更多‘蘆臺造’自行車將漂洋過海。”張海寧說。
通過提高行業準入、搭建科技研發平臺,蘆臺自行車產業實現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目前當地已擁有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60家,產品涵蓋64個系列530多個品種,成為“中國自行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產品直接和間接出口歐美、日韓市場超過80%。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蘆臺自行車產業集群產值由最初的幾億元升至55億元。2023年1至10月,蘆臺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直接出口額達9200萬元,全年預計出口額1.08億元。
- 4-7· 河北省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 3-31· 長江邊,一個工業縣的綠色發展“舍得賬”
- 2-3· 河北省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 1-2· 河北雄安新區啟動機構職能調整
- 12-12· 河北經濟新數據新亮點(四):經營主體平穩增長 內生動能持續增強
- 11-18· 河北保定:一座京畿古城的“網紅”密碼
- 11-7· 河北亮出優化營商環境成績單
- 10-14· 河北政協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10-14· 河北館陶:小黃瓜“鏈”出大產業
- 10-10· 河北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三三三”模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