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館陶:小黃瓜“鏈”出大產業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近日,在河北省館陶縣黃瓜種植大戶王海龍的拱棚內,記者看到一排排黃瓜藤蔓攀附在支架上,一根根頂花帶刺的小黃瓜綴滿藤蔓。
“像這樣的黃瓜拱棚,鎮上還有很多。”館陶縣壽山寺鎮鎮長張濤向記者介紹,該鎮翟莊、塔頭等村有黃瓜種植大戶328戶,建有日光暖棚和拱棚2000余個,年產黃瓜3.2萬噸。
登高望遠,一座座黃瓜大棚錯落有致,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這里有30多年的黃瓜種植歷史,是遠近聞名的黃瓜種植‘千棚之鎮’。”張濤說。
在20世紀90年代初,翟莊村便建起該縣首個黃瓜交易市場。“通過這個市場,我們的黃瓜遠銷山西、河南、北京和天津。”館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蘇云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目前該市場年交易黃瓜1.8萬噸,交易額5400余萬元。
優質黃瓜始于優良種苗。“這個溫室大棚培育了30萬棵黃瓜苗。”在館陶縣南徐村育苗基地,負責人石凱告訴記者,他建了10個這樣的溫室大棚,每年培育黃瓜苗1500萬棵。除了供應本地農戶外,還銷往山東、河南等地。
館陶縣依托河北省和天津市蔬菜產業技術優勢,先后與天津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學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選育出多個黃瓜新品種。
有了好苗子和穩定銷售渠道,農戶看到了種植黃瓜的好“錢”景,種植大戶逐年增多。“我們全縣黃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年產值16.12億元。”王蘇云欣喜地告訴記者,基于黃瓜種植,館陶縣已有20個村發展起黃瓜采摘、旅游觀光和特色民宿為一體的融合產業。
在位于館陶縣經濟開發區的河北圣奧化妝品有限公司實驗室,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有序進行鮮黃瓜的去皮、切片和榨汁。“我們通過分級破壁提取技術,將黃瓜中的維生素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出來,應用于化妝品生產。”該公司總經理李靜告訴記者,館陶縣的黃瓜產業優勢,為企業開發黃瓜系列護膚品提供了充足原料。
為延伸黃瓜產業鏈,館陶縣還開發了黃瓜掛面、黃瓜醬菜和黃瓜凈菜等多個精深加工產品。
產業興旺,致富有望。“如今,我們種黃瓜每棚每年收入在4.5萬元左右。這一數字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種黃瓜的行列。”館陶縣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嶺說,他們為此還流轉鄰村土地400多畝,全村共建起黃瓜大棚800多個。
“我們的種植大戶都是聘用附近村民進行幫工。”王維嶺說,農戶除了掙薪金,還通過流轉土地掙租金。翟莊村以村集體為單元,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探索出“黨組織+合作社+農戶+基地+市場”的產業增收農民致富新模式。
在館陶縣,像翟莊村這樣的“黃瓜村”還有很多。為育強這一富民產業,館陶縣制定了《館陶縣黃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構建起優勢產業向規模化、特色化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從零散銷售到市場批發,再到精深加工,如今館陶縣的黃瓜產業已經蹚出一條聯農帶農富農發展新路子。
- 4-7· 河北省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 2-3· 河北省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 1-2· 河北雄安新區啟動機構職能調整
- 12-12· 河北經濟新數據新亮點(四):經營主體平穩增長 內生動能持續增強
- 11-18· 河北保定:一座京畿古城的“網紅”密碼
- 11-7· 河北亮出優化營商環境成績單
- 10-14· 河北政協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10-10· 河北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三三三”模式發布
- 9-30· 河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 9-23· 河北:箱包之都“逆勢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