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聯合制定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要點 聚焦5大重點領域
昨日(10月13日)從市政務服務辦獲悉,京津冀三地營商環境相關部門最新聯合制定《京津冀營商環境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圍繞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產權保護五大重點領域,推動資源共享、互認互通、高效協作、同事同標、協同開放,營造京津冀區域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圍繞構建京津冀開放透明、規范高效的商事制度體系,京津冀三地將加強商事制度協同改革。推進企業開辦、變更、注銷規則統一、流程統一;深化登記數據聯網和數據交換;支持北京市朝陽區與天津市河東區、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北三縣等試點地區開展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推動跨區域投資企業注銷信息共享;推動企業注銷信息與公安、社保、稅務、海關等部門(單位)共享;符合條件的企業“一鍵遷移”涉稅信息,無需辦理稅務注銷再開業;企業申請變更住所跨登記機關轄區的,無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京津冀三地將探索創新聯合監管模式,推進反壟斷、藥品安全、稅務、生態環境等跨區域監管協作。共同制定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計量技術規范;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安全監管協同合作機制;定期相互通報涉及三地生產者的不合格產品信息,及時查處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全面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實施京津冀“首違不罰”事項快速辦理;實現涉稅風險信息和風險模型共享,避免對區域內跨省經營企業重復檢查;將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8類信息列入首批跨區域共享信用信息目錄;在交通、旅游、醫療等重點領域推進三地守信聯合激勵和信用監管聯動。
京津冀三地將推進與企業發展、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不斷提升區域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推進區域行政許可事項同源、統一規范,按照統一標準編制行政許可實施規范;在移動端服務專區新增30項高頻辦理事項,在三地自助終端開設京津冀事項辦理專區;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推動區域通辦事項全部納入京津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區,實現申請人“單點登錄、京津冀漫游、無感切換”;發布不動產權證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等120類京津冀電子證照共享清單。
為深化京津冀口岸合作和通關監管一體化改革,三地將推動區域物流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提升貿易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支持三地海關口岸實施報關單優先審核、匯總征稅、多元化稅收擔保、主動披露等便利化措施;推進京津冀“單一窗口”互聯互通,加強三地空海港跨境貿易相關數據對接共享;推動北京空港陸港與天津海港空港、唐山港、秦皇島港、黃驊港、石家莊空港陸港融合發展,形成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推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三地四場”貨運發展定位差異化、運營協同化、管理一體化。
京津冀三地還將立足區域整體定位及三地功能定位,完善協調統一的知識產權制度環境和法規政策體系,構建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格局。推進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支持北京適宜知識產權要素向津冀流動;聯合為電商平臺、三地重點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侵權判定,圍繞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主題聯合開展專題培訓;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及其細分領域聯合開展專利導航分析服務;完善案件移送、協助調查、送達執行等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聯動機制;推動國家知識產權鑒定機構為三地當事人、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提供知識產權鑒定專業服務;建設數據共享、布控共商、監管共治、人員共訓、創新共育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共同體;共同建設京津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試驗區,建設知識產權專家庫,不斷創新知識產權人才職稱評定、業務培訓、創業就業等工作。(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
- 1-13· 京津冀45項公安事項“同事同標”
- 1-9· 多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 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
- 12-9· 三部門聯合關愛貨車司機保障合法權益
- 12-2· 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保護利用 生態文化價值凸顯
- 11-14· 路地聯合開展演練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 11-4·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持續“上新”
- 10-24· 京津冀三地“通抵通貸” 組團便民利企
- 9-30· 京津兩地稅務部門合力打造“一站式”遷出遷入服務
- 9-23· 京津冀合力打造氫能人才培養生態圈
- 8-22· 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明確“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