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大灣區”未來可期
廣汕鐵路電力保障項目的工期由45天縮短至28天、汕汕高鐵首開段汕尾至汕頭南段計劃今年內建成、廣湛高鐵江大聯絡線成功接入華南地區最大編組站……隨著多個基礎設施項目熱火朝天地施工,廣東高鐵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并有望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時速350高鐵”。
灣區融通,交通先行。從2009年廣東第一條高鐵——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到2018年香港加入全國高鐵“朋友圈”,再到2021年贛深高鐵補齊廣東“市市通高鐵”最后一塊版圖,十幾年的櫛風沐雨見證了交通大省的華麗蝶變,助推“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駛來。統計數據顯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各類新開工交通項目約1000公里,正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粵港澳大灣區澎湃著新活力新動能。
“軌道上的大灣區”提升群眾出行幸福指數。正所謂“人民交通為人民”,高鐵已成為灣區人民出行的“主通道”,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僅2022年,廣東地區鐵路發送旅客就達1.7億人次,其中動車組發送1.5億人次,灣區客流持續高位運行。“軌道上的大灣區”不斷從藍圖照進現實的過程,正是大灣區“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進程的生動寫照。
“軌道上的大灣區”助力三地經濟跑出“加速度”。交通運輸是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以武廣高鐵為例,其途經區域已經“隆起”了一條“大產業帶”,清遠和韶關經濟開發區90%以上的投資項目均來自珠三角。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越織越密的鐵路網正不斷帶動各類要素涌入大灣區、扎堆“新廣東”,攪動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軌道上的大灣區”奏響區域協調發展“協奏曲”。從交通規劃看,廣東將重點加快廣湛、深江、珠肇、梅龍高鐵和粵東城際、廣佛西環等鐵路項目建設。這其中,既有粵東、粵北等地區的“融珠入灣”考慮,也有廣州、深圳等極點城市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想法。交通動脈猶如經濟命脈,承擔著引領大灣區發展的“加速器”角色,在推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軌道建設“三鐵并進”——國家鐵路“大發展”、城際鐵路“大建設”、城市軌道“大跨越”,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奮進新征程,我們要深刻認識交通運輸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搭乘“復興號”乘風破浪,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更豐碩成果。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鋼軌上的追光者:記海南環島高鐵“毫米級”守護者林聲謀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
- 3-24· 軌道上的音樂節,城市間的同頻共振
- 3-24· 軌道上的大灣區:流動中國的新時代敘事
- 2-17· 長江上的網紅“背簍渡船”
- 10-21· 廣交會上的這些“首次”傳遞哪些信號?
- 10-14· 北京軌道交通13號線 擴能提升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 10-2· 高鐵上的“川江號子”加速唱響——長江上游川渝城市間實現高鐵直通
- 9-9· “軌道上的長三角”添新筆 杭溫高鐵9月6日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