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專列讓公益“慢火車”再添文脈傳承
日前,來自濟南市博文小學的170余名師生乘坐7053次公益“慢火車”,踏上了尋找齊魯文化源流的研學實踐探索之旅。蜿蜒前行的“慢火車”車廂里,學生們帶著稚嫩的聲音求知若渴,博物、美育、人文多位專業(yè)老師全程陪伴,讓這列原本滿是人間煙火氣的“慢火車”又多了份文脈傳承的氣息,一路駛向“知識的遠方”。
過去提起“慢火車”,人們想到的是行駛在山川之間,聯通內外的經濟線、希望線。如今,山東中鐵文旅發(fā)展集團以7053次公益“慢火車”和膠濟鐵路博物館、濟西工業(yè)研學營地為載體,以齊魯文化和鐵路歷史文化為核心,巧心設計的齊魯文化探秘之旅、研學線路,為“慢火車”賦予了更多關于文化的內涵。這是以“鐵路+研學”的“定制化”專列,是助力素質教育的一次全新嘗試,更是傳承千年文脈的生動實踐。
文化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和圖畫,還有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等待著傳承。如今,文化傳承方式和載體更加多樣化,7053次公益“慢火車”便是這載體之一,它的溫馨馳騁,讓文脈得以更好賡續(xù)。
從7053次列車的歷史到沿途主要車站,從隧道知識到橋梁設計,研學之旅帶著濃厚的科普氛圍啟程。一路上,瑯瑯書聲跨越時間長河,以歡聲笑語的方式,將研學延申。寓教于樂中,讓知識更加豐盈、扎實的同時,也讓旅途在充實中更具魅力和期待。
以古鑒今,方知前路。歷史是文脈傳承中最好的老師。研學之旅所涉及到的中國鐵路機車的發(fā)展史、膠濟鐵路的前世今生以及對濟南近代史的影響、山東首條鐵路的風云滄桑變化等項目均與歷史有關。不知歷史,難知興替;不知歷史,難知來路。學史方能勵行,這是研學之旅的核心所在,更是文脈傳承的題中應有之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專列滿載著“萬卷書”,帶著學子暢行“萬里路”。它的開行,是“鐵路+研學”的一次積極探索,是促進活學活用、知行合一的一次縱深實踐,更是文脈傳承的一次寶貴嘗試。其立意之新、內容之豐都將對民族文化的賡續(xù)傳承產生深遠影響。
齊魯大地蜿蜒過,文脈傳承不停歇。研學專列不僅是為文脈傳承提供了有效載體,更成為了傳承的一部分。為人民計、為民族計,為國家計,這正是人民鐵路奮勇前行應有的目之所及。(馮書浩)
- 4-28· 研學專列“啟航”,助力學子駛向知識海洋
- 4-21· 銀發(fā)專列:讓“老有所游”照進現實
- 4-14· 特色專列繪就“交通+文旅”新圖景
- 4-14· 旅游專列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 4-14· 紅色專列:“移動課堂”里的信仰之旅
- 3-24· 銀發(fā)專列,從“慢旅行”看老年群體的旅游新潮
- 3-24· 研學專列讓紅色文化在車輪上傳承
- 3-3· 黔嶺專列,鋪就務工人員幸福通途
- 10-28· 旅游專列開啟多彩旅程,助力旅游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 8-15· 高鐵讓研學游成為旅游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