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專列:“移動課堂”里的信仰之旅
當清晨的霧靄輕撫湘北群山,Y831次“韶山號”紅色研學專列鳴笛啟程,鋼鐵巨龍載著少年們的赤子之心劃破晨霧,駛向中國革命的紅色圣地。
這列承載著特殊使命的列車,不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新時代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創新實踐。當傳統課堂的邊界被車輪打破,當紅色基因融入流動空間,一場關于信仰傳承的教育正在鐵軌上悄然發生。
以鐵軌為弦,奏響精神傳承的時代強音。洞庭湖的浩渺煙波與韶山沖的巍峨松柏,因鋼鐵長龍的飛馳構成時空對話的坐標。廣鐵集團打造的“移動紅色博物館”,將百年黨史的磅礴史詩濃縮于車廂方寸之間。3D彩繪技術勾勒的毛澤東故居輪廓,在朝陽下泛著“朝霞紅”與“薪火金”的流光,恰似燎原星火在新時代的具象化呈現。車廂內,陽光書社的典籍在光影中低語,互動教室的智慧屏顯躍動著歷史細節,餐車“詩韻韶山”主題區將味覺體驗升華為文化熏陶。這種多維度的感官浸潤,讓岳陽市第一中學彭昱誠同學觸摸到課本之外的鮮活歷史,使岳陽中學師生在《沁園春》的集體誦讀中完成與先輩的精神共振。
以匠心為筆,繪就知行合一的教育長卷。“1+3+4”課程體系構建起完整的教育閉環:思政大課《恰是風華正茂》如定海神針,三個主題展教小課如同三棱鏡折射出偉人精神的不同維度,四堂活動體驗課則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毛澤東圖書館凝視泛黃的手稿,在專題班會上碰撞思想火花,這種從具象到抽象、從感知到內化的教學設計,暗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精髓。詩詞PK擂臺賽的歡聲笑語中,紅歌嘹亮時的熱血沸騰里,“革命智匯”互動課堂的思想激蕩間,傳統紅色教育完成時尚化轉身。
以初心為舵,錨定教育創新的未來航向。從2023年破冰試水到2025年覆蓋三湘四水,紅色研學專列的發展軌跡勾勒出教育創新的指數曲線。48個始發站、69個區縣構成的交通網絡,實則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神經網絡。在毛澤東廣場的鏗鏘誓言里,在敬獻花籃的肅穆儀式中,我們看見教育正在完成最本質的回歸——將知識轉化為信仰。當“00后”少年在專題班會上暢談“強國擔當”,當他們的手指拂過紀念館的展柜玻璃,紅色專列已悄然完成從交通工具到精神擺渡人的角色升華。
車輪滾滾向前,碾過的是物理距離,聯通的是精神血脈。當“請黨放心”的誓言回蕩在韶山沖,我們知道,這列鋼鐵鑄就的紅色課堂,正在為中國夢輸送著最鮮活的精神動力。教育的真諦,莫過于此;傳承的力量,正在路上。(文/李仕威)
- 4-28· 研學專列“啟航”,助力學子駛向知識海洋
- 4-21· 銀發專列:讓“老有所游”照進現實
- 4-14· 特色專列繪就“交通+文旅”新圖景
- 4-14· 旅游專列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 3-24· 銀發專列,從“慢旅行”看老年群體的旅游新潮
- 3-24· 研學專列讓紅色文化在車輪上傳承
- 3-3· 黔嶺專列,鋪就務工人員幸福通途
- 10-28· 旅游專列開啟多彩旅程,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 7-25· “旅游專列”為盛夏之旅打“call”
- 7-1· 旅游專列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