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的浙江民營企業家,讓我們看到了什么
浙江在線3月9日訊(記者 朱承)今年全國兩會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備受矚目。
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強調要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3月7日上午,浙江代表團傳達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擦亮民營企業“金字招牌”,激活民營經濟“強大引擎”。
今年,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浙江代表團、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住浙全國政協委員中,有16位民營企業家。
推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推進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先行的重要引擎,兩會上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向來有看頭。
敢想敢干
1993年3月14日,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23名民營企業家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走進人民大會堂。
盡管在當時的2093名委員中,他們只占1%,但這次亮相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登上了全國兩會這個舉世矚目的舞臺,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提案議案。浙江的民營企業家更是用敢想敢干的執行力,留下不少美談。
1996年3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橫店集團董事長徐文榮赴京出席會議,與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謝晉“第二次握手”。
他們的“第一次握手”,是在3個月前的東陽橫店,彼時謝晉忙于創作一部香港回歸獻禮片《鴉片戰爭》。他幾乎跑了大半個中國,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外景拍攝場地。徐文榮出于一名愛國企業家的樸素感情,主動請纓要幫謝晉完成這部歷史巨片的拍攝。
他們相遇時,拍攝場景工程已順利開工;同年7月,一個按永久性建筑標準建造的廣州街已經可供劇組進駐拍攝。1997年,歷史巨片《鴉片戰爭》在全球公映,橫店“東方好萊塢”也聲名鵲起。
作為中國發展的風向標,全國兩會是政策信號集中釋放的平臺,嗅覺靈敏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善于從中發掘機遇。
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一則“鄱陽縣小龍蝦泛濫成災,危害水稻生產”的新聞吸引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杭州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的注意。他意識到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當即電話聯系漁業公司論證小龍蝦加工市場前景。
第二年,萬向的小龍蝦加工項目建成投產,產品暢銷歐美市場。小龍蝦變害為寶,并迅速成為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不少浙江民營企業家對2016年全國兩會格外難忘。是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現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別的聯組會議上,與他們開展面對面交流。
在場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回憶,總書記的講話像一陣和煦的春風吹拂人心,對“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眾多大家高度關心的話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企業家將當時民營制造企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成本高、融資難、稅負重的困境,以及尋求轉型升級、擺脫困境的想法作了匯報。
這次會議,釋放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信號,極大增強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激勵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只爭朝夕、無所畏懼,以強大的韌勁一次又一次爬坡過坎。
意氣風發
又是一年春天的故事。
今年的全國兩會,浙江民營企業家新老面孔在北京相聚。有人稱“汽車瘋子”的李書福、被譽為“藥神”的丁列明、絲綢“女王”屠紅燕、鈷業大王陳雪華……
他們,意氣風發、個性十足,走路都自帶BGM(背景音樂)。在3月4日下午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還熱情洋溢地推薦起了國產新能源汽車。透過這些民營企業家,你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浙江?
首先是制造業大省。多位代表、委員從傳統制造業起家,幾十年如一日穩扎穩打,在行業內嶄露頭角,他們帶領下的企業像“地瓜”一樣把藤蔓遍布世界各地。
如全國人大代表王建沂,自20世紀80年代末創業以來,帶領富通集團成為中國光通信產業頭部企業,攀上光纖制造之巔峰;全國人大代表胡成中,堅守制造業近40年,率領德力西集團成為中國最大低壓電器企業之一,銷售網絡、技術支持體系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還有吉利、天能、三花……本屆代表委員所在的企業都是業內的佼佼者,是浙江制造業堅守和創新的典型代表。
還有浙江創新發展、放眼全球的蓬勃生機。生物醫藥產業,全國政協委員丁列明率領的貝達藥業打破多項抗癌進口藥壟斷,分別在仿制藥和創新藥領域大放異彩。
芯片領域,全國政協委員姚力軍率領的江豐電子研發生產的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是芯片生產必需的戰略性材料,躋身全球前三強。
在時間的長河里,從歷屆參會的民營企業家身上,不僅能看出浙江經濟的肌理,更能看到浙商精神代代相傳的獨特風景。
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和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都是今年首次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
他們的父母一輩,都是在浙江民營經濟浪潮中披荊斬棘的強人。屠紅燕的母親沈愛琴被譽為“中國綢王”, 魯偉鼎的父親魯冠球則是“浙商教父”,他們都曾參加過多屆全國兩會,不斷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鼓與呼。
在2003年全國兩會上,魯冠球就提出“企業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強起來! 他認為“先進”的參照系決不僅僅局限于國內,而是要放眼全球,因為競爭早已跨越國界。
在2007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沈愛琴曾建議在公司法中增加“企業社會責任”內容,她說:“民營企業家應該做承擔社會責任的先鋒。”
這就是浙江初代民營企業家的廣袤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幾十年來,被一代代傳承和發揚,成為中國民營經濟中一股滾燙而深沉的力量。
本屆全國兩會中,還有與父親一同創業的張亞波代表、徐冠巨代表……如今,他們都從父輩手中順利接過交接棒,扛起新時代民營經濟的大旗。
把“火”燒旺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
記者在全國兩會前與參會的浙江企業家聊了聊。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他們正在努力把拼經濟的“火”燒得更旺。在杭州蕭山,魯偉鼎代表斥資685億元,投向年產80GWh電芯項目。
在寧波余姚,姚力軍委員對其投資的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充滿信心,認為將助力我國的半導體靶材生產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前沿水平,從而進一步打破國外壟斷。
此外,丁列明委員將致力于建立生物醫藥創新鏈條,嚴立淼代表正在打造一個“全季節、全時段、全家型”文康旅鄉村生活休閑度假目的地,屠紅燕代表則聚焦絲綢科技研發打造萬事利科創中心。
這些見慣大風大浪的民營企業家,正在用真金白銀的投入拼一把,而這,也正是源于他們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拼經濟,更需要直面問題、應對挑戰。本屆浙江民營企業家代表、委員,帶來了不少有關的建議和提案。
張天任代表指出當前政府數據共享、企業參與營商環境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不足。屠紅燕代表捕捉到我國絲綢出口量大與利潤微薄、品牌弱之間的矛盾。李書福委員強調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中企業碳管理的重要性。徐冠巨代表則建議出臺國家層面“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從法律層面進一步保障民營企業平等使用資源要素。
身處浪潮之中,民營企業家最能感受海水的溫度。而對于政府來說,要讓民營經濟飛得更高更快更穩,唯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各項政策適時適度發力。
去年底,浙江邀請了8名民營企業家參加座談會,請他們暢談對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為了確保企業家反映的意見建議得到落實,還明確責任分工,持續跟蹤督辦落實。
今年初,記者再次走訪相關企業時,得到的反饋是“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又將有一項項建議得到充分的交流、討論,也許還可能進一步轉化為政策、法規,不斷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石。
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五年,奔跑者已經出發,萬水千山只等閑。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鋼軌上的追光者:記海南環島高鐵“毫米級”守護者林聲謀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
- 3-24· 軌道上的音樂節,城市間的同頻共振
- 3-24· 軌道上的大灣區:流動中國的新時代敘事
- 2-17· 長江上的網紅“背簍渡船”
- 10-21· 廣交會上的這些“首次”傳遞哪些信號?
- 10-2· 高鐵上的“川江號子”加速唱響——長江上游川渝城市間實現高鐵直通
- 9-9· “軌道上的長三角”添新筆 杭溫高鐵9月6日開通
- 8-22· 火車上的北國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