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高鐵十年運送旅客6.7億人次
11月30日下午4時30分,在哈爾濱西站候車廳內,從哈爾濱到大連的G772列車旅客正在檢票登車,旅客白先生輕裝簡行,只帶著一個小包。
“我經常出差往返哈爾濱、大連,以前坐綠皮車得一整天,那時要背個大包,帶上午飯甚至晚飯。哈大高鐵開通后,4個多小時就能到,一個水杯足夠。”白先生揚了揚手里的小包。
作為世界首條高寒高速鐵路,2012年哈大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哈爾濱至大連旅客列車運行時間由13小時縮短至最快3.5小時,哈爾濱、長春、沈陽形成1小時、2小時交通圈。開行十年來,全線累計安全運送旅客6.7億人次。
哈爾濱西站作為哈大高鐵首發站,開行動車組對數由最初的29對增加到90余對,最短發車間隔為3分鐘,乘高鐵出行成為當下旅客出行首選。
不僅開行列車數增加,服務也在提檔升級。“以前旅客要補票、買飯、問詢等,都需要去餐車找工作人員。現在每個座位上都設置了服務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旅客不用起身就能滿足所需。”哈大高鐵首任列車員陳永婷介紹,今年年初,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在哈大高鐵車廂推出專屬二維碼,旅客掃碼進入小程序,可自助選擇問詢、購票、送水等服務。
哈大高鐵開通后,不僅縮短了東三省主要城市間的往來時間,鐵路既有線路貨物運力也得到有效釋放。哈爾濱至沈陽每年可增加1000多萬噸貨運能力,“北糧南運”“鐵海聯運”通道能力大幅提升。
11月29日夜間11時許,哈爾濱動車段齊齊哈爾動車運用所檢修庫內仍舊燈火通明,4名動車組機械師正為返回的哈大高鐵動車組的受電弓加裝防寒膠套,以避免升降弓在作業時被冰塊擊壞。
黑龍江省地處高寒地帶,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35攝氏度,高寒天氣下,高鐵動車組以250公里以上時速運行,動車組車體防寒、融冰除雪和檢修養護等難題,在國內乃至世界仍屬空白。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成立了轉向架、制動、電氣、給水、車內五大系統攻關小組,對運營動車組的車體零件、密封膠條、制動系統等16個重點項目進行防寒改造,保證動車組可以適應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環境。“像動車組車門、水管路在冬天容易凍結,我們就增加伴熱線,更換車體密封膠條。”動車組機械師劉超說。
在哈爾濱動車段TEDS監控室,電腦屏幕上顯示著一組動車組車底部照片,分析員于夢晗緊盯著圖片,認真快速地核驗著。為保障動車組運行安全,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在臨近車站的軌道旁安裝了TEDS(動車組運行故障圖像監測系統),利用高速攝像頭和圖像識別技術對途經的動車組重點部位進行高速拍照,再通過網絡將這些照片傳回專業人員,對比分析車底零部件狀態和積雪結冰情況,視情況啟動融冰除雪分級處置預案。
針對以往動車組清雪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哈爾濱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投用了國內首項“HTK-CBX0型高寒高鐵融冰除雪裝置”,修建融冰除雪庫,通過低壓溫水噴掃方式,對動車組各重點部位全方位噴掃。“傳統使用木桿、橡膠錘、高壓熱水車等除雪方式,最多時需要260人同時作業,如今僅需2人操作,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一組動車組除雪作業,大大提高了動車組冬季上線效率。”哈爾濱動車段生產值班主任姜海波介紹。
得益于哈大高鐵成功運營經驗,黑龍江省高鐵版圖不斷向北向冷延伸。目前,曾經的“高鐵禁區”已擁有哈齊、哈牡、哈佳、牡佳等多條高寒高鐵線路,高鐵運營里程也從80多公里增加到近1400公里。黑龍江省內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與北京、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相連,百姓出行更加快捷方便。
依托省內高鐵成網優勢,龍江旅游也踏上了快車道。中國鐵路哈爾濱局旅游管理部部長石勇說:“我們借助高鐵的便捷優勢,相繼打造了精彩在鶴鄉、勝景鏡泊湖、醉美在蘿北等13條經典旅游線路產品。圍繞冰雪旅游經濟,開發了哈爾濱—亞布力—雪鄉、漠河北極村等項目。”
(本報記者 張士英)
- 4-28· 高鐵寵物托運是人性化服務的新跨越
- 4-28· 高鐵托運萌寵 旅途更添溫情
- 4-21· 高鐵與萌寵齊飛,創新與進步同頻
- 4-21· 高鐵票制革新:以“智慧杠桿”撬動民生紅利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4-21· “寵物坐高鐵”,鐵路部門以創新暖人心
- 4-21· 高鐵載 “萌寵”,溫暖 “雙向奔赴”
- 4-21· 高鐵寵運:溫暖旅程,共筑友好社會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
- 4-21· 高鐵寵物托運成為便民服務 與社會共治的雙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