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30個市、縣(區)被列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福建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本報訊 記者張自芳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并持續居全國前列,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近日,“牢記使命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專場在福州市舉行。會上,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十年來省內守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堅持綠色發展的相關情況。
十年來,福建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讓“綠色”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優化綠色布局,福建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完成全省“三線一單”,將全省“網格化”劃分為791個優先保護、835個重點管控、135個一般管控單元,在空間布局上明確、規范各地產業發展方向,構建沿海加快產業集聚、山區重點保護生態的協調發展格局。
樹好綠色導向,福建對南平、龍巖、三明、寧德、平潭5個地級市(區)和34個縣(市、區),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重點考核生態環境質量和綠色發展水平。
加快綠色轉型,福建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低碳改造,從源頭上減少排放。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營商環境更加優質。環評審批范圍減少約80%,全省環評審批實現“四級四同”,審批時限均壓縮至法定時限的50%。發展環保產業,福建持續謀劃、生成、落地、實施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帶動環保技術、裝備、產業發展,打造經濟新增長點。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組織策劃實施了2600多個項目,總投資達2900多億元。
與此同時,10年來,福建省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統籌推進藍天、碧水、碧海、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藍天保衛戰,福建深入推進煤電機組、鋼鐵行業、燃煤鍋爐等達標排放、超低排放改造,協同推進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強化城市揚塵、油煙管控。
打好碧水保衛戰,福建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入推進“六江兩溪”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閩江、九龍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工程,加強工業、城鎮生活、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開展小流域、入河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等治理。
打好碧海保衛戰,福建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開展入海排污(放)口整治,推進海漂垃圾綜合治理。福州濱海新城岸段獲評“全國美麗海灣”。
打好凈土保衛戰,福建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探索構建“防、控、治”三位一體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持續提升工業、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嚴格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監管。
2021年,全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2%,PM2.5年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97.3%,市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85.2%,全省森林覆蓋率66.8%,八閩大地天更藍、水更清、海更碧、山更綠。
- 3-10· 福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項目最高可獲75%中央獎補
- 12-23· 福建廈門港實現岸電建設全覆蓋
- 12-12· 福建:下好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棋”
- 12-2· 福建漳州加快打造東南沿海清潔能源重鎮
- 11-21· 福建省工信廳:主體融合打通制造業企業倉配堵點
- 11-21· 福建省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供需對接活動在寧德舉辦
- 11-14· 福建:大力推進科特派成果轉化
- 11-14· 福建創新探索公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讓數據資源活起來
- 11-14· 福建安溪:打造茶產業碳中和創新人才高地
- 11-11· 福建加碼政策 推動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向民營企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