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山:小小魚苗帶旺鄉村產業
新華社南寧電(記者朱麗莉)“我們的魚苗賣到了新疆,那里很多老客戶養魚都是用我們的魚苗。小魚苗成了大家致富的‘源頭’。”在位于廣西欽州市靈山縣的一家水產良種場內,淡水魚育苗領頭人周世良自豪地說。前不久,合作多年的新疆喀什客戶又下單,向他預付了訂金,訂購明年春季的5000萬尾魚苗。
靈山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優美,發展魚苗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許多鄉村,不少農戶開展淡水魚苗養殖和孵化。走在魚苗核心示范產區佛子鎮的鄉間小路上,舉目望去,一個個方形、圓形魚池格外顯眼。
周世良的祖輩和父輩都是遠近有名的養魚能人,他在耳濡目染中也學著養殖種魚和孵化魚苗。看好魚苗產業的發展前景,9年前他和妻子投資創建了一家水產孵化養殖場,開展“四大家魚”、桂花魚、禾花魚等養殖孵化。
“我們做了大量實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慢慢摸索出新的方法,掌握了人工低溫孵化魚苗技術。全國大部分養殖場在18攝氏度至20攝氏度孵化魚苗,但我們在低至13攝氏度也可孵化成功,且入塘成活率較高。”周世良說,因所育魚苗生病少、長得快、耐運輸,80多位客戶自2012年起一直向他購買魚苗。
孵化魚苗銷往全國市場,是靈山不少水產孵化養殖場的重要業務,也是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在靈山縣經營魚苗孵化養殖場多年的羅錦雄,利用附近的水庫及山間泉水進行魚苗養殖和孵化。10年來,他不僅將自家的養殖場升級壯大,還帶動周邊農民發展魚苗養殖面積近300畝。“養殖的魚苗種類越來越多樣,農戶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了。”
連日來,靈山縣橋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技術員劉海嬋忙著“秋孵”事務,除了給魚人工催產,還要每日觀察魚兒的繁殖情況。大概一周時間,新孵化的禾花鯉水花魚苗即可交付給客戶。
“很多地方只在春夏孵化魚苗,我們這兒氣候好,四季都可以開展孵化。”劉海嬋說,由于魚苗品質上乘,經常有外地客商慕名而來參觀和訂購。“如今我們的養殖場正在創建水產生態綠色養殖示范基地,未來魚苗會銷往更多地方。”
“群眾發展魚苗養殖孵化積極性很高,產業發展效果日益顯現。”靈山縣佛子鎮黨委書記寧毅介紹,目前全鎮有900多戶農戶從事魚苗產業,65家魚苗孵化養殖場帶動106戶脫貧戶參與魚苗孵化和養殖,魚苗產業已成為部分脫貧戶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來,靈山縣瞄準魚苗市場發展前景,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培育壯大魚苗孵化特色優勢產業,一尾尾魚苗帶旺了鄉村產業。目前,靈山縣年均產淡水魚水花魚苗約1000億尾,其他規格魚苗約30億尾,近九成魚苗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俄羅斯、越南等國家。
記者從靈山縣了解到,該縣正以佛子鎮為核心,向周邊鄉鎮拓展,推動全縣魚苗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3年內打造年產值15億元以上的魚苗產業園區,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 1-13· 廣西小米粉工業化發展十年:“嗦”出百億元產業
- 1-2· 廣西最長跨海大橋龍門大橋建成通車
- 12-23· 廣西:讓科技成果轉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 12-2· 廣西一地收購千余套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 11-18· 廣西:鉚足干勁“拼經濟”
- 11-7· 廣西玉林探索發展飛地經濟
- 10-24· 廣西首次實現“綠車充綠電”
- 10-17· 廣西桂林:亮出場景需求 精準招商引資
- 9-23· 廣西賀州:擦亮“平桂蓮藕”名片
- 9-19· 廣西:多彩非遺煥發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