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稅改先行先試 四大方向引關注
本報記者 周子勛
近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支持深圳在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方面探索創新,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這對深圳來說是重大利好,賦予了深圳更大的改革開放試驗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形成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的支持體系
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是,《意見》提出,支持深圳探索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的財政政策體系。
“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實際上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曲建表示,《意見》明確把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改革探索,相信會形成一個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的支持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指出,深圳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實力最強的經濟特區,外來人口相對較多,在“物的”城鎮化基礎上實現“人的”城鎮化,探索促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推動形成共享共治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既是群眾期盼,也有當地財力支撐,更有國家各項政策的強大支持。
白彥鋒進一步解釋說,公共服務的優質均衡,就內容上來看,包括教育、住房、醫療健康等諸多方面;就其惠及的主體來看,無疑既要包括本地戶籍人口,也要包括外地流入人口,即存量和增量一視同仁;就其品質來說,過去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更加關注“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
促進世界各類科技要素向深圳聚集
《意見》提到的另一個目標是支持深圳探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其中包括支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加快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
白彥鋒認為,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方面,一是可以支持深圳對研發經費投入給予更強的激勵;二是通過財政資金給予支持和引導;三是推進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共用,這樣既可以提高這些高端設備的利用效率,也可以降低相關設備的使用成本,更可以使相關科研機構之間共享相關數據、形成創新的集成效應,還可以發揮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為相關產業和人才提供有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政策沃土”。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由于深圳獨特的沿海灣區優勢,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會天然成為高端消費的“集聚地”;再輔以進境免稅、出境免稅等政策,會對高端消費形成強有力的撬動作用,對境內外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曲建也指出,如果能夠實現平穩對接,未來將極大地促進世界各類科技要素人才向深圳聚集。
深圳稅制改革四個方向值得關注
《意見》提出,支持深圳在全國稅制改革中先行先試,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稅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課題。
對此,白彥鋒認為,未來深圳稅制改革至少有四個方面內容值得關注。一是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稅收政策,減少高端人才、技術、資本在境內外、深港之間流動的稅收成本;二是促進深圳形成科技創新基地,加強稅收政策對前段研發投入以及后補助獎勵機制建設;三是深化市區財政體制改革,依托深圳財政信息一體化優勢,推進房地產稅等地方稅改革創新,結合財政支出績效改革,提高地方財政支出的運行效率;四是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為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支持做好碳達峰工作,在環境保護稅等相關地方稅種的改革深化方面可以積極探索。
曲建表示,稅制改革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稅種的改革,比如我國此前取消了營業稅,取而代之的是在服務業領域開征增值稅。二是稅率的提高或者降低,比如現在對增值稅的整個稅率進行部分調整,又如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基數。三是征管方式的調整。他認為,加大對深圳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力度,可以盡快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這顯然比開征房地產稅更為重要、更為切實,更符合老百姓利益。
- 3-17· 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231萬元
- 3-17· 深圳出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 11-14· 深圳:無人機快遞艙“飛”入社區
- 11-11· 深圳實數經濟融合成效顯著
- 11-7· 深圳今年出入境人員突破2億人次
- 10-17· 深圳機器人產業向實向未來
- 10-14· 深圳出臺地方標準規范個人破產流程
- 9-19· 深圳 “天空之城”建設漸入佳境
- 9-12· 深圳新能源汽車發展率先“雙超”
- 9-5· 深圳加快構建換電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