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農民加入農業產業化生產鏈條 “銅山特色”助力鄉村振興
房村鎮的梨、臺上村的草莓、劉集鎮的葡萄,徐州人的果盤里裝滿了銅山出產的應季水果;從長三角一路向北至黑龍江,黃集鎮的蔬菜擺進了各地的農貿市場;大許鎮的大蒜出口到歐洲、東南亞、南美等地,2021年創匯2049萬美元……近年來,徐州市銅山區特色農產品越“走”越“遠”,特色農業產業標識越發鮮明。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徐州市副市長、銅山區委書記龔維芳說,“銅山對鄉村產業振興進行頂層設計,措施之一是以重大農業項目為抓手,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產業集群,打造完整產業鏈條,塑造‘銅山特色’農產品品牌,這讓農民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近年來,銅山著重構建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帶、五環路城郊都市農業示范帶、西北部高效農業示范區、東南部精品農業示范區、北部沿微山湖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區、東部循環農業示范區“兩帶四區”現代農業新格局,制定《銅山區綠色生態食品加工產業鏈培育發展方案》,聚焦優質糧油、生態果蔬、綠色生態畜牧產品三大重點全產業鏈培育,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布局,把加工增值效益留在農村。目前,銅山區共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0家,2021年省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額96億元,全區有80%以上的農戶逐步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生產鏈條中,走上特色產業增收致富路。
“做強特色產業,還得靠品質說話,種植戶們把黃桃品質當作核心競爭力,優果率能達90%以上。”5月12日,黃集鎮呂樓村新思路果蔬采摘園園主韓維良在聯棟冷棚內疏果套袋。在韓維良的帶動下,呂樓村建起12個成規模的桃園,種植面積達2000畝,畝均收益比此前增長3—4倍。前年,新思路采摘園擴建設施農業項目列入銅山區重大農業產業項目,新建設施農業13000平方米以上,今年又新建冷藏保鮮設施4000立方米,延長果品上市時間,實現錯峰銷售。
2018年,正逢銅山大力發展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范帶,每畝地由區農業農村局給予600元扶持資金。韓維良來到示范帶內的黃集鎮呂樓村包下300畝地建立新思路采摘園,從選育桃子品種到改進種植方式,每一個環節韓維良都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不斷開拓種植“新思路”,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種植效益。
銅山區單集鎮因地勢偏遠,農業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銅山區農業農村局從培育綠色生態畜牧產業鏈入手,引入銅山牧原標準化養殖場三分場建設項目落地單集。該項目采取“政府+龍頭企業+經濟薄弱村+低收入農戶”合作模式,全區整合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扶貧資金7553萬元委托銅山牧原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建成后豬舍產權歸經濟薄弱村集體所有,生豬養殖場由銅山牧原承租運營,企業承諾在每年10月31日前按照總收益的10%進行分紅。截至2021年底,銅山牧原三分場已向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分紅2719.07萬元。
沿湖農場是國家級萬畝小麥高產示范區,也是銅山重要的產糧區。2021年,沿湖農場掛牌成立沿湖糧食產業家庭農場聯盟,與當地龍頭企業華升面粉達成合作,王倩家庭農場首批加入家庭農場聯盟,負責人楊茂峰表示:“小麥種什么品種,華升給參考,收獲時直接賣到企業,銷路不愁,收購小麥價格遠高于周邊縣區!
有了大企業托底,2021年沿湖農場新流轉土地4000余畝,總面積達到14000余畝,精品小麥種植特色產業越做越強。依托沿湖及其周邊20余萬畝優質小麥基地,華升面粉廠持續擴大產能,年產能30萬噸華升面粉二期建設項目列入2021年重大農業產業項目,投產后銅山區將具備百萬噸的糧食加工能力。
扎扎實實的項目,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2021年,銅山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76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2%。2022年,銅山進一步加大項目落實力度,全區共有省級農業農村重大產業項目45個,年度投資32.38億元,其中糧油類產業鏈項目11個、果蔬類產業鏈項目14個、畜牧類產業鏈項目7個。
記者 陳彤
通訊員 徐守軍 李晨 尚慶迎
- 11-2· 農民增收還要跑得更快
- 11-21· 農民就業增收有新路子 浙江三年要建萬家共富工坊
- 11-17· 農民評職稱,讓更多“田秀才”脫穎而出
- 11-1· 讓更多農民搭好電商快車
- 1-18· 農民通過電商賣農產品實際收入增加了嗎?農業農村部回應
- 12-28· “全民加速奔小康”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 3-23· 近八成企業存高危漏洞,成網絡攻擊“暗道”
- 3-9· “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微信小程序上線 為農民工和企業提供“點對點”專車專列
- 12-6· 廣東郵政開發農民合作社信息化系統上線試運行
- 3-4· 甘肅省繼續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 助力農民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