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農民搭好電商快車
農村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搬到網上,重要的是通過機制創新,構建起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和供應鏈,實現產品增值、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直播成了新農活,手機成了新農具。湖北鶴峰縣太平鎮蘆坪村農民龍艷萍每天一早走進直播間,鏡頭里,茶葉、蜂蜜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屏幕上“點贊”刷屏。搭上了農村電商快車,龍艷萍一天能賣出上千單80多種特色農產品,帶動周邊2000多戶農民致富。
像龍艷萍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融入農村電商。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暢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網商(店)達1520.5萬家,帶動農村就地創業就業3600萬人,今年上半年農產品網絡零售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村電商成為廣大農民致富的新途徑,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農民擁抱互聯網,看中的是電商的優勢,中間環節少了,市場空間大了,銷售渠道更廣了,不少特色產品借助電商平臺,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同時也要看到,面對互聯網新平臺,有的農民技能跟不上,有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有的電商引來了流量卻沒有銷售增量。農村電商如何更好地聯農富農,是現代農業面臨的一道新課題。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要切實補齊基礎短板。近年來,農村日益便捷的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的通信網絡,為電商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但也存在物流網絡“最后一公里”建設滯后、快遞成本較高、冷鏈基礎設施不健全等現象。各地應集中力量強弱項補短板。完善“硬件”的同時,還要優化“軟環境”,加強對惡意低價競爭的監管,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營造公平清朗的市場環境,促進農村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村電商從“一時火”到“一直火”。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要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村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搬到網上,重要的是通過機制創新,構建優質農產品產業鏈和供應鏈。各地要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推廣訂單農業等方式,帶動農戶形成生產標準統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體”,打造環環相扣的全程標準化產業鏈條,促進初級農產品向商品轉變,實現產品增值、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贏局面。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應充分發揮他們創業創新的積極性。近年來,農民電商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不少種養能手、返鄉創業青年轉型為“帶貨能手”。各地要在支持農民電商創業上下更大的功夫,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培訓、精細的服務,解決在資金、用地等方面的現實難題,把農村電商打造成創新創業的熱土。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推進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定能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 3-18· 廣西讓更多優質特色產品“走出去”
- 2-29· 讓更多“最美”書寫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 2-8· 讓更多返鄉路上的幕后英雄情暖春運歸途
- 1-25· 讓更多“最美”譜寫閃耀平凡崗位的新華章
- 11-2· 農民增收還要跑得更快
- 8-14· 臨安:讓更多“新農人”在故鄉綻放夢想
- 11-21· 農民就業增收有新路子 浙江三年要建萬家共富工坊
- 11-17· 農民評職稱,讓更多“田秀才”脫穎而出
- 8-25· 助力更多企業轉型升級 資本市場催化“數字生產力”
- 8-25· 助力更多企業轉型升級 資本市場催化“數字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