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及時雨”,繪就最暖民生底色
開行春耕專列、開辟“綠色通道”、實行運輸組織“五優先”措施……入春以來,鐵路部門針對春耕備耕的多項服務舉措,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信賴和贊譽。截至2月22日,國家鐵路今年已發送化肥、農藥801.6萬噸,日均裝運2412車。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鐵路剛剛結束了為期40天的春運,但為民服務的腳步沒有停歇。驚蟄將至,多地迎來了春季耕種的黃金時節,農作物種子、復合肥等農業物資需求旺盛。為保障國內各農區生產需求,鐵路部門全方位發力,保證春耕物資運輸精準到位,為春耕生產送去“及時雨”。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做好春耕生產運輸不僅直接關系百姓“米袋子”“菜籃子”和農民收入,更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鐵路部門在運送春耕物資的工作中,主動與企業溝通,了解供需形勢,優化運輸流程,確保農資運輸不誤農時,讓老百姓在農業生產上沒有后顧之憂。此外,為了保證物資安全,鐵路部門還安排專人對到站春耕物資進行裝載加固、篷布苫蓋,防止雨雪導致化肥濕損,在提升運輸效率的同時,也要保證服務質量。“一條龍”的服務模式,既是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的實際行動,也是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的生動體現。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如今,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充分發揮路網全覆蓋優勢,精準解決農村交通“堵點”,讓群眾出行更方便、貨物更暢通。從持續開行一對對公益性“慢火車”和務工專列,到馳援各地的防疫應急物資專列,再到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的春耕專列,鐵路部門聚焦保障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服務民生,打通“最后一公里”,用心用情開好通往春天的列車,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成為現實,為“流通的中國”增添了一份溫暖底色。
春耕正當時,不負好時光。從雪域高原到東海之濱,從大漠戈壁到煙雨江南,一列列滿載春耕物資的貨車馳騁在大江南北的鐵道線上,為老百姓帶來了五谷豐登的希望,勾勒出民生幸福的美好圖景。(孫嘉和)
- 12-26· 及時接卸保障糧食運輸
- 11-24· 當好貨運增量“排頭兵”
- 11-10· 當好運輸安全的“尖兵前哨”
- 5-30· 當好交通先行官 繪就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 1-24· 當好新時代的開路先鋒
- 1-13· 當好服務冬奧的“開路先鋒”
- 12-27· 當好“領頭雁”,鐵路高質量發展鋪就幸福路
- 11-1· 為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不懈奮斗
- 7-6· 中歐應當好世界經濟復蘇“雙引擎”
- 6-29· 奮力當好“先行官” 以一流海事服務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